积旱忽飞澍,烝民心亦倾。
郊云不待族,雨色飞江城。
燋稼濯又发,败荷滋更荣。
时随雾縠重,乍集柳丝轻。
一宿恐鱼飞,数朝徵鹳鸣。
毒暑澄为冷,高尘涤还清。
乃知阴骘数,制在造化情。
及此接欢贺,临风闻颂声。
积旱忽飞澍,烝民心亦倾。
郊云不待族,雨色飞江城。
燋稼濯又发,败荷滋更荣。
时随雾縠重,乍集柳丝轻。
一宿恐鱼飞,数朝徵鹳鸣。
毒暑澄为冷,高尘涤还清。
乃知阴骘数,制在造化情。
及此接欢贺,临风闻颂声。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及时降临的夏雨给干旱的大地带来凉爽和生机的景象。开篇“积旱忽飞澍,烝民心亦倾”描述了久旱之后突然降下大雨,人们的心情随之释放,充满期待。紧接着“郊云不待族,雨色飞江城”写出了雨云迅速聚集,不等族群即覆盖了整个江城,展示了雨水的急遽和广泛。
“燋稼濯又发,败荷滋更荣”则表达了农作物因雨而复苏,连同被旱情所困的莲藕也更加繁盛。诗中的意象生动,通过对比衬托,突出了雨水对于大自然和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时随雾縠重,乍集柳丝轻”描绘了雨后空气清新,细腻的柳絮在湿润的空气中轻轻摇曳,营造出一种恬静幽雅的氛围。“一宿恐鱼飞,数朝徵鹳鸣”则是说人们担心连续的雨水会使得鱼儿跳跃如飞,而鸟类也因雨而四处觅食。
“毒暑澄为冷,高尘涤还清”表达了大雨洗净了一切,炎热消散,尘埃尽去,天气变得凉爽干净。最后,“乃知阴骘数,制在造化情”则是说通过这场雨,人们才真正认识到自然的恩赐,以及那超然于自然之上的造物主宰之情。
“及此接欢贺,临风闻颂声”结尾处展现了诗人对这场雨水的庆幸和赞美之情,似乎能够听到人们在风中传颂的声音。这首诗不仅写景,还蕴含着诗人对自然、生活和社会的心理感受,是一首融合了自然描写与个人情感的优秀作品。
曈昽出扶桑,照见大黑洋。
直升中天上,万国蒙清光。
三山楼阁蓬莱东,丹霞翠壁金芙蓉。
鸿濛凝结古元气,我欲往游从赤松。
郯郎朝玉京,船发南风生。
海头挝鼓人起舞,椎牛酾酒祈神明。
远寄平安书,十日到直沽。
阿翁发半白,莫醉黄公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