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题廖说蒙亭》
《寄题廖说蒙亭》全文
宋 / 李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圣人虽在上,君子有穷时。

自得山居乐,何须世俗知。

夜多松月分,凉与水风期。

只恐亨通去,清閒却付谁。

(0)
翻译
尽管圣贤之人高居高位,但君子也有困厄之时。
他们享受山林隐居的乐趣,无需世人知晓。
夜晚松月相伴,清凉与水风相约。
只怕一旦仕途顺畅离开,这份清闲又该交给谁呢?
注释
圣人:指道德高尚、有智慧的人。
君子:古代对有德行的人的尊称。
穷时:困境或不如意的时候。
自得:心满意足,感到快乐。
山居:山中居住,隐居生活。
世俗:社会上一般人,非隐士。
松月:松树和明亮的月光。
凉与水风:清凉的夜晚和水边的风。
亨通:顺利,仕途得意。
清閒:清静悠闲的生活。
谁:疑问词,指代接替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李觏的作品,名为《寄题廖说蒙亭》。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深藏不露、自得其乐的心境。

"圣人虽在上,君子有穷时。" 这两句表达了即便是圣明之人,也难免遇到困顿时刻;而君子亦有不得志的时候,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

"自得山居乐,何须世俗知。" 作者转而表达了自己对于山中生活的喜爱和满足,没有必要让世人理解或认同,这也是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

接下来的 "夜多松月分,凉与水风期。" 描述了一幅清凉的夜景,松林间的明月,伴随着清凉的山风和潺潺的溪水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清冷的氛围。

最后两句 "只恐亨通去,清閒却付谁。" 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忧虑,以及面对美好景致和心境时,不愿意将其交付给不懂得欣赏的人,也许是担心自己的这份宁静会被打扰。

整首诗通过山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纷争的超脱,以及对个人内在世界的珍视。

作者介绍
李觏

李觏
朝代:宋   字:泰伯   号:盱江先生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生辰:1009—1059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猜你喜欢

扬州慢·其二平山堂写怀

隋苑荒凉,蜀冈逶逦,引入几点疏钟。

透堂前好景,醉翁后、谁为种柳,眼边空阔,狂杀西风。

是何村老树霜凋,忽堕轻红。

挥毫万字,定沉埋、蔓草烟中。

但有地登临,便携桑屐,莫问西东。

况去吾庐未远,红桥路、不算萍踪。

奈方淮还远,榜人催上乌篷。

(0)

祝英台近·其九烧香词

筑歌台,垂酒幔。长在暮春半。

金屋人归,系艇绿芜岸。

迎神一部西厢,分明听说,看过了、佳期才返。

隔花见。近水纱碧如烟,隐隐玉钗粲。

猜谜投琼,纤手戏青案。

正闻负釜槐阴,提壶柳浪,泥滑滑、数声催散。

(0)

千年调.遣兴

问汝欲胡为,先生且休矣。

坐上美人名酒,嗟咄何事。五湖非窄,随处扁舟是。

吾师乎,古之人,鸱夷子。弊庐之侧,非隐兼非市。

若道田园可恋,庸妄人耳。有辞归去,且傍南山醉。

吾友乎,古之人、陶徵士。

(0)

菩萨蛮·其八回文

女墙东映红兰渚。渚兰红映东墙女。迷路小窗西。

西窗小路迷。错来行又却。却又行来错。

真个恁情亲。亲情恁个真。

(0)

纪遇

绿梅花下记调笙,有个人人酷似卿。

天分不关仪彷佛,风神都在思聪明。

回眸宛尔偷成笑,熟视几乎错唤名。

愧我閒情如薙草,春风才到又重生。

(0)

下楼

楼上斜阳楼下行,鹦哥消息透前楹。

云鬟偏觉家常好,花气原从坐处生。

瞥见玉光惊又喜,乍回钗影避还迎。

双星但隔秋河照,眼自模糊意自明。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许宣平 黄式三 查道 蔡寅斗 范文程 刘裕 洪拟 司马懿 唐姬 顾可适 彭伉 安磐 王彦威 季振宜 刘弗陵 张肃 刘义庆 嵇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