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虽在上,君子有穷时。
自得山居乐,何须世俗知。
夜多松月分,凉与水风期。
只恐亨通去,清閒却付谁。
圣人虽在上,君子有穷时。
自得山居乐,何须世俗知。
夜多松月分,凉与水风期。
只恐亨通去,清閒却付谁。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李觏的作品,名为《寄题廖说蒙亭》。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深藏不露、自得其乐的心境。
"圣人虽在上,君子有穷时。" 这两句表达了即便是圣明之人,也难免遇到困顿时刻;而君子亦有不得志的时候,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
"自得山居乐,何须世俗知。" 作者转而表达了自己对于山中生活的喜爱和满足,没有必要让世人理解或认同,这也是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
接下来的 "夜多松月分,凉与水风期。" 描述了一幅清凉的夜景,松林间的明月,伴随着清凉的山风和潺潺的溪水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清冷的氛围。
最后两句 "只恐亨通去,清閒却付谁。" 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忧虑,以及面对美好景致和心境时,不愿意将其交付给不懂得欣赏的人,也许是担心自己的这份宁静会被打扰。
整首诗通过山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纷争的超脱,以及对个人内在世界的珍视。
隋苑荒凉,蜀冈逶逦,引入几点疏钟。
透堂前好景,醉翁后、谁为种柳,眼边空阔,狂杀西风。
是何村老树霜凋,忽堕轻红。
挥毫万字,定沉埋、蔓草烟中。
但有地登临,便携桑屐,莫问西东。
况去吾庐未远,红桥路、不算萍踪。
奈方淮还远,榜人催上乌篷。
筑歌台,垂酒幔。长在暮春半。
金屋人归,系艇绿芜岸。
迎神一部西厢,分明听说,看过了、佳期才返。
隔花见。近水纱碧如烟,隐隐玉钗粲。
猜谜投琼,纤手戏青案。
正闻负釜槐阴,提壶柳浪,泥滑滑、数声催散。
问汝欲胡为,先生且休矣。
坐上美人名酒,嗟咄何事。五湖非窄,随处扁舟是。
吾师乎,古之人,鸱夷子。弊庐之侧,非隐兼非市。
若道田园可恋,庸妄人耳。有辞归去,且傍南山醉。
吾友乎,古之人、陶徵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