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赋郊居怅莫从,台孤自耸白云重。
雄风起处秋偏色,大海澄来夜不烽。
镜里湖分双日月,尊前山削五芙蓉。
遥知未浅蓬池兴,长啸何如阮嗣宗。
汝赋郊居怅莫从,台孤自耸白云重。
雄风起处秋偏色,大海澄来夜不烽。
镜里湖分双日月,尊前山削五芙蓉。
遥知未浅蓬池兴,长啸何如阮嗣宗。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者在郊外的孤独与壮丽景色的交融。首联“汝赋郊居怅莫从,台孤自耸白云重”中,“台孤自耸白云重”一句,以露台独立于云雾之中,象征着隐士的孤独与超脱。颔联“雄风起处秋偏色,大海澄来夜不烽”描绘了自然界的壮美与宁静,雄风过处,秋色更加鲜明;海面澄清,夜晚没有烽火,暗示了内心的平静与外界的和谐。
颈联“镜里湖分双日月,尊前山削五芙蓉”运用比喻手法,将湖面比作镜子,清晰地映照出日月,山峰则如同被削成的五朵芙蓉,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湖光山色之美。尾联“遥知未浅蓬池兴,长啸何如阮嗣宗”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阮籍(字嗣宗)放浪形骸、啸傲山林的羡慕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无奈与向往之间的矛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个人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孤云两角不可行,望云九井不可渡。
嶓冢之山高插天,汉水滔滔日东去。
高皇试剑石为分,草没苔封犹故处。
将坛坡陀过千载,中野疑有神物护。
我时在幕府,来往无晨暮。
夜宿沔阳驿,朝饭长木铺。
雪中痛饮百榼空,蹴踏山林伐狐兔。
耽耽北山虎,食人不知数。
孤儿寡妇雠不报,日落风生行旅惧。
我闻投袂起,大呼闻百步。
奋戈直前虎人立,吼裂苍崖血如注。
从骑三千皆秦人,面青气夺空相顾。
国家未发渡辽师,落魄人间傍行路。
对花把酒学酝藉,空辱诸公诵诗句。
即今衰病卧在床,振臂犹思备征戍。
南人孰谓不知兵,昔者亡秦楚三户。
《十月二十六日夜梦行南郑道中既觉恍然揽笔作此诗时且五鼓矣》【宋·陆游】孤云两角不可行,望云九井不可渡。嶓冢之山高插天,汉水滔滔日东去。高皇试剑石为分,草没苔封犹故处。将坛坡陀过千载,中野疑有神物护。我时在幕府,来往无晨暮。夜宿沔阳驿,朝饭长木铺。雪中痛饮百榼空,蹴踏山林伐狐兔。耽耽北山虎,食人不知数。孤儿寡妇雠不报,日落风生行旅惧。我闻投袂起,大呼闻百步。奋戈直前虎人立,吼裂苍崖血如注。从骑三千皆秦人,面青气夺空相顾。国家未发渡辽师,落魄人间傍行路。对花把酒学酝藉,空辱诸公诵诗句。即今衰病卧在床,振臂犹思备征戍。南人孰谓不知兵,昔者亡秦楚三户。
https://shici.929r.com/shici/KytfCIt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