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外轻身身外尘,随风飘忽若为邻。
三年乐事惟今日,一路吟诗送好春。
远水度钟知古寺,隔桥闻语识乡亲。
相逢莫讶僧归晚,马首南来更有人。
尘外轻身身外尘,随风飘忽若为邻。
三年乐事惟今日,一路吟诗送好春。
远水度钟知古寺,隔桥闻语识乡亲。
相逢莫讶僧归晚,马首南来更有人。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归途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首句“尘外轻身身外尘,随风飘忽若为邻”以对比手法开篇,将诗人超脱世俗的心境与外界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仿佛置身于尘世之外,却又与之保持着微妙的联系,如同随风飘忽的轻盈身影,寻找着心灵的归属。
“三年乐事惟今日,一路吟诗送好春”则表达了诗人对当前时刻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过去的三年里,他经历了许多快乐的事,而今日的归途,不仅是一段物理上的旅程,更是心灵之旅的延续,他通过吟诗来迎接春天的到来,赋予了这段旅程更深的意义。
“远水度钟知古寺,隔桥闻语识乡亲”这两句描绘了沿途的风景与人文景观。远处的钟声指引着古寺的方向,而隔着小桥的交谈声则让人感受到乡亲之间的温暖与亲切。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也增添了诗作的情感深度,让读者仿佛能听到钟声,看到乡亲们的笑容。
最后,“相逢莫讶僧归晚,马首南来更有人”表达了诗人对相遇的期待与喜悦。即使僧人归途较晚,也无须惊讶,因为这正是旅途中的寻常景象。更重要的是,无论何时何地,总有人与我们同行,共同经历人生的起伏与变迁。这一句既是对过往经历的总结,也是对未来旅程的展望,传递出一种乐观与希望的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生活美好瞬间的捕捉与赞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感染力。
素秋近,独向镫残夜寂。思难理。
念凤帏深处,漏声滴尽,撩伊清睡。恋麝香熏被。
争知倦客还孤倚。弄绣枕空自,细检当时红泪。
渐荒鸡起。与鸣蛩、相应萧条,对说愁人,凄冷况味。
堪嗟誓约无凭,旧恩疏、顿忘纨绮。
惹离情,惟败叶流红,宫沟溅水。
待得重逢日,刘郎应更憔悴。
小簟分凉,渐淅沥窗蕉,幽恨初紧。
做尽凄凉,偏是漏残香烬。
帘外冷翠沈沈,早过了、隔江梅信。
料渚荷、一夜红褪,花底锦鸳愁损。
少年听惯何曾省。忆朱楼、玉箫徐引。
销魂唱到潇潇曲,寻梦吴云近。
镫背细点旧愁悄,怨著晓钟无定。
怕镜屏秋早,偷减了、双青鬓。
一箭漳兰放。透筠帘、幽芬占断,酴醾宝相。
欲写情芳无閒笔,空谷久消心象。
展湘簟、波纹盈望。
听雨独眠忘忧馆,正药烟、风定人微恙。
壶漏水,几消长。閒愁依旧年时样。
任输他、道书开阖,井华供养。
归本欣然留亦好,何必丹砂气王。
剩两眼、观书雪朗。
一卷霜腴丛残谱,付人閒、秋士肠回荡。
重按拍,试呼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