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云坐清昼,压水眠黄昏。
素壁不留滓,今有新苔痕。
暄暄渐生日,稍稍堪出门。
漉漉江湖泥,烂烂胶巷村。
饥乌识人饿,不来屋角翻。
下投落叶堆,乱啄枯木根。
似感翼尚完,劳据仍天恩。
民生有转机,未妨乞食存。
八月御重裌,于理当已温。
何以风略吹,悚然凉心魂。
裹云坐清昼,压水眠黄昏。
素壁不留滓,今有新苔痕。
暄暄渐生日,稍稍堪出门。
漉漉江湖泥,烂烂胶巷村。
饥乌识人饿,不来屋角翻。
下投落叶堆,乱啄枯木根。
似感翼尚完,劳据仍天恩。
民生有转机,未妨乞食存。
八月御重裌,于理当已温。
何以风略吹,悚然凉心魂。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水涨平后的散步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与生命的坚韧。首句“裹云坐清昼,压水眠黄昏”运用拟人手法,将云彩和水面赋予生命,生动地描绘了云彩在白天包裹着天空,而到了黄昏则仿佛沉睡在水面上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
接着,“素壁不留滓,今有新苔痕”一句,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更迭,新长出的青苔痕迹在洁白的墙壁上留下痕迹,暗示着季节的变化和生命的延续。
“暄暄渐生日,稍稍堪出门”描绘了天气逐渐变暖,人们开始走出家门享受春日的温暖,体现了生活的节奏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
“漉漉江湖泥,烂烂胶巷村”则通过对比江湖与巷村的景象,展现了不同环境下的生命力,江湖泥泞而广阔,巷村则显得更加贴近生活,两者都充满了生机。
“饥乌识人饿,不来屋角翻”一句,通过乌鸦的行为反衬出人的存在感,乌鸦似乎能感知到人的饥饿,但并未在屋角翻飞,可能是因为对人的同情或畏惧,这一细节增添了诗的温情与深意。
“下投落叶堆,乱啄枯木根”描述了乌鸦在落叶堆中寻找食物,啄食枯木根的情景,既表现了乌鸦的生存智慧,也隐含了自然界中生命的循环与竞争。
“似感翼尚完,劳据仍天恩”表达了乌鸦虽处于困境但仍保持尊严,不轻易放弃的精神,同时也暗喻了人类面对困难时应有的态度。
“民生有转机,未妨乞食存”则是对人生存状态的思考,即使生活艰难,也不应放弃希望,保持生存的意志。
“八月御重裌,于理当已温”提到八月时节,人们穿着厚重的衣服,应该已经感到温暖,体现了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最后,“何以风略吹,悚然凉心魂”表达了对微风的感知,虽然微风吹来带来一丝凉意,却让人心灵为之触动,感受到了自然界的温柔与力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社会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