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时又见清秋暮,吊影其如永夜何。
尝苦风灯依壁尽,非关霜杵隔邻多。
醉乡无力降愁域,空法何年割爱河。
回首延陵遗恨在,千秋嬴博厌经过。
感时又见清秋暮,吊影其如永夜何。
尝苦风灯依壁尽,非关霜杵隔邻多。
醉乡无力降愁域,空法何年割爱河。
回首延陵遗恨在,千秋嬴博厌经过。
这首诗《夜》由清代诗人李锴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深沉的夜晚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首联“感时又见清秋暮,吊影其如永夜何”,诗人感叹时光流逝,秋天的夜晚格外漫长,孤独的身影在寂静中显得更加渺小,表达了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和对孤独的深深忧虑。
颔联“尝苦风灯依壁尽,非关霜杵隔邻多”,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景象,风灯在墙壁上摇曳,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哀愁;而远处的霜杵声,虽非直接关联,却也加重了夜晚的凄凉氛围,暗示着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颈联“醉乡无力降愁域,空法何年割爱河”,诗人试图在醉酒中逃避现实的忧愁,但发现这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内心的痛苦如同无法逾越的河流,让人感到绝望。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将内心的情感比作难以跨越的障碍,形象地展示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无力感。
尾联“回首延陵遗恨在,千秋嬴博厌经过”,诗人回想起历史上的延陵,那里曾有过遗憾与痛苦,而现在这些记忆仿佛成了无法回避的过去,让人心生厌倦。这一句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也蕴含了对历史与传统的反思,表达了对过往遗憾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晚景象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深沉的孤独、对生活的无奈、对过去的反思,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具有较强的情感共鸣力和艺术感染力。
笑多情明月,又随我,上扬州。
爱十里珠帘,千钟美酒,百尺危楼。风流。
聒天笳鼓,记茱萸、漫下菊花酒。
淮水东来渺渺,夕阳西去悠悠。巡游。当日锦帆收。
翠柳缆龙舟。但老树寒蝉,荒祠野鼠,古渡闲鸥。
娇羞。美人如玉,算吹箫、座客不胜愁。
未可腰钱鹤背,且将十万缠头。
览香囊无语,谩流泪、湿红纱。
记恋恋成欢,匆匆解佩,不忍忘他。
消残半襟兰麝,向绣茸、诗句映梅花。
疏影横斜何处,暗香浮动谁家。春霜底事扫浓华。
埋玉向泥沙。叹物是人非,虚迎桃叶,谁偶匏瓜。
西风楚词歌罢,料芳魂、飞作碧天霞。
镜里舞鸾空在,人间后会无涯。
天然省悟,此一遇转增,清凉尤憬。
定里铅汞结就,都缘壬逢丙。元初面目成琼颈。
返照长生安静。速令归去,前程已许,久通坚永。
好景。光传焕炳。见空外万门道,银霞齐整。
渐渐近来,相接相迎,须臾顷。蓬莱路阐神仙境。
有个金童邀请。谨持玉诏,亲教害风受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