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辛著作兴化园池诗·其二》
《次韵辛著作兴化园池诗·其二》全文
宋 / 沈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东来重见郭翻船,目极沧洲似渺然。

浪信小桡穿竹去,不知佳景向谁边。

白头赵将心仍在,多病莱芜灶不烟。

惟有王家风月地,时时客看满池莲。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沈括在兴化园池所见之景,以及对过往与现状的感慨。首句“东来重见郭翻船”,以“东来”点明方向,暗示诗人从东方而来,再次见到熟悉的船只,流露出一种亲切与怀旧之情。“目极沧洲似渺然”,诗人远眺辽阔的水边,感觉仿佛置身于无尽的远方,营造出一种开阔而略带孤独的意境。

接着,“浪信小桡穿竹去,不知佳景向谁边”,描述了小船在竹林间穿梭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景色的追寻与思考,似乎在问自己,这些美景究竟属于谁,是否有人能真正欣赏并珍惜它们。这种追问,既是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是对人生价值的反思。

后两句“白头赵将心仍在,多病莱芜灶不烟”,通过对比古代的赵将与当前的自己,表达了岁月流转、英雄迟暮的感慨。赵将是历史上的英勇将领,而“白头”则指诗人自己,年华已逝,但内心仍保持着那份热血与激情。同时,“多病莱芜灶不烟”则暗示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灶火不燃,象征着生活的困难与挑战。

最后,“惟有王家风月地,时时客看满池莲”,诗人将目光转向了王家的园林,这里四季如春,风月交辉,满池莲花盛开,象征着理想中的美好世界。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也寄托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历史、理想的思考与寄托,体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作者介绍
沈括

沈括
朝代:宋   字:存中   号:梦溪丈人   籍贯:北宋浙江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   生辰:公元1031~1095年

沈括(1031—1095),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汉族,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北宋政治家、科学家。沈括出身于仕宦之家,幼年随父宦游各地。嘉祐八年(1063年),进士及第,授扬州司理参军。宋神宗时参与熙宁变法,受王安石器重,历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史馆检讨、三司使等职。元丰三年(1080年),出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驻守边境,抵御西夏,后因永乐城之战牵连被贬。
猜你喜欢

幽居

蛮徼分来气未清,江风吹雨瘴烟腥。

出巢燕老榴花落,抱树猿啼荔子青。

人客渐稀真省事,古贤相对可谈经。

瓶中况是无多酒,更把柴门著意扃。

(0)

投宿蒲圻县

咫尺蒲圻县,泥深路屈盘。

小桥飞雪急,破帽蹇驴寒。

家信无人寄,愁悰赖酒宽。

转坡闻有寺,一榻借偷安。

(0)

吾乡城外北室宛转皆亭园自北门外南彻浮桥最为游春胜地因清明念之赋此

短墙疏竹小园亭,记得东风婺女城。

久酝菖蒲催祓禊,半肥梅子待清明。

桥边沙印骄骢迹,水外花藏醉客声。

年少不知身解老,曾将豪气与春争。

(0)

宿长芦寺下四绝·其三

建邺春江水拍天,趁潮先发六宫船。

何时彤笔严清禁,缥缈金铺生瑞烟。

(0)

即事五首·其一

娟娟好是帘前竹,净绿相依乍晓时。

万叶忽惊风不定,都翻宿雨下清池。

(0)

八月初四日谢雨采石中元祠

山柳叶疏容夜月,古松枝劲起秋风。

定知明日便回首,百里牛矶烟雾中。

(0)
诗词分类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诗人
范致虚 王士祯 赵令畤 徐陵 李九龄 杨炎正 孙星衍 赵葵 潘尼 谢道韫 武则天 杭世骏 杨素 端方 陈尧佐 崔国辅 李治 黄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