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柳绕宅茂,先生在郊居。
下帷良已苦,时作带经锄。
花柳绕宅茂,先生在郊居。
下帷良已苦,时作带经锄。
这首诗描绘了丘子野表兄郊园中的生活场景,充满了田园诗意与宁静之感。
“花柳绕宅茂”,开篇以繁花绿柳环绕宅邸,渲染出一片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这不仅展现了郊园的自然之美,也暗示了主人生活的闲适与惬意。
“先生在郊居”,点明了居住于此的人物身份——“先生”。这里的“先生”并非特定指称某人,而是泛指那些追求精神生活、远离尘嚣的知识分子或隐士。通过这一称呼,诗人巧妙地将读者引入一个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世界。
“下帷良已苦”,“下帷”原指读书人闭门读书,这里借指先生在书房中勤奋学习的情景。“良已苦”则表达了长时间专注学业的艰辛与不易,既是对先生勤学不辍精神的赞美,也暗含了对知识探索过程的艰难与挑战。
“时作带经锄”,“时作”表示偶尔、间或,“带经锄”则是手执农具,边耕作边诵读经书。这一细节生动地刻画了先生在劳作之余不忘读书的情景,体现了他将学问与生活紧密结合,追求知行合一的生活态度。这种将读书与农事相结合的方式,既体现了他对自然的亲近,也展现了他内心的平和与淡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田园生活画卷,展现了主人在自然与学问之间和谐共存的美好图景,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与赞赏。
澄江点点残霞,俨然昔日真人气。
偶来登眺,海天空阔,下临无地。
江北江南,青山对面,晚云如髻。
向天公搔首,惊人好句,索此处,高吟耳。
多少梁陈旧迹,都付斜阳影里。
茫茫今古,有谁认得,临春结绮。
乘兴而来,不须留恋,早归休矣。
怕今朝、石燕兴亡,感叹凌风飞起。
倦羽惊风,渺天涯寄泊,沉哀何地。
残夜梦回,还疑醉歌燕市。
冰霜暗忆胡沙,怅一霎、红心都死。
鸿唳,料征程怕近,长虹孤垒。遗恨付流水。
剩荒原夜黑,怨啼新鬼。莫自泪枯,谁遏涨天鲸沸。
须知玉树声妍,浑不解、人间愁味。
无寐,听寒涛、断魂潮尾。
兆应丰年,下重帷沈郎,腰瘦歌雪。
互祝羌池,倦羽鹿车停发。
袅袅睛丝不断,被落雁、数声弹绝。
浮尘隘、通计彭殇,平原高冢留骨。邹枚赋心已歇。
奈时当缟纻,何以为别。肮脏须存,穷岂挫人之物。
聊屈匡扶巨手,刻画到、陈隋妖袜。
灯前只、满汎兰觞,麝煤庭下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