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屋参差傍水涯,天然富贵属僧家。
油幢碧立当轩竹,步障红围绕槛花。
隐隐磬声春昼永,停停塔影夕阳斜。
白头道者留连客,自汲山泉煮石茶。
佛屋参差傍水涯,天然富贵属僧家。
油幢碧立当轩竹,步障红围绕槛花。
隐隐磬声春昼永,停停塔影夕阳斜。
白头道者留连客,自汲山泉煮石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禅意的画面,展现了大禅寺的风貌和僧侣的生活。首句“佛屋参差傍水涯”写出了寺庙依水而建,错落有致的布局,透露出自然与人文的和谐。次句“天然富贵属僧家”则表达了诗人对僧侣生活的羡慕,认为这种清修生活自有其高雅与超脱。
接下来,“油幢碧立当轩竹”描绘了佛幢(悬挂的佛像或经幡)在翠竹间挺立,增添了静谧的氛围。“步障红围绕槛花”则以鲜艳的红色步障和环绕栏杆的花朵,衬托出寺庙的色彩斑斓,动静相宜。
“隐隐磬声春昼永”通过轻轻的磬声,传达出寺庙中时间的流逝,春天的悠长。而“停停塔影夕阳斜”则描绘了夕阳下塔影摇曳的景象,给人以宁静而深远的感觉。
最后两句“白头道者留连客,自汲山泉煮石茶”描绘了年迈的僧人热情地挽留客人,亲自从山泉取水,烹煮石茶,体现了僧人的热情好客和对生活的淡泊享受。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禅寺的景致和僧侣的日常生活,流露出诗人对禅意生活的向往和敬仰之情。
仙山积层翠,瑶台薄青冥。
云梯白麟下,天柱青鸾鸣。
中有泊然者,栖居读遗经。
仙人好楼居,无乃餐玉英。
交疏纳朝采,阴风肃泠泠。
托此游圣涯,谅以终馀生。
天子五云内,群髦粲盈庭。
仙姿重圭璧,束帛当见徵。
霞居越霄汉,先后森百灵。
辞抽夙所秘,赓歌答休明。
遐思古仙山,何哉为重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