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赴谪所舟发凤城驿别舒明府及诸亲》
《赴谪所舟发凤城驿别舒明府及诸亲》全文
明 / 林熙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凤城驿接凤凰台,凤啸台中驿路催。

仙吏祗劳勤劝驾,故人宁用漫浮杯。

剑过江右龙为跃,书到衡阳雁正回。

抗疏功名原自薄,何堪闾倚望衣莱。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赴谪所途中在凤城驿与友人分别的情景,充满了离愁别绪和对未来的忧虑。

首联“凤城驿接凤凰台,凤啸台中驿路催”,以“凤”为喻,象征着诗人即将前往的目的地,同时“凤啸”也暗示了离别的氛围。诗人所在的凤城驿与传说中的凤凰台相连,而凤凰的鸣叫似乎在催促着驿路,预示着旅程的开始,同时也加重了离别的感伤。

颔联“仙吏祗劳勤劝驾,故人宁用漫浮杯”,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之情。诗人将友人比作“仙吏”,赞扬他们对旅途的周到安排和殷勤相送,同时也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然而,在离别的时刻,诗人却觉得再多的酒宴也无法消解心中的离愁,体现了对友情的深刻理解。

颈联“剑过江右龙为跃,书到衡阳雁正回”,运用了两个典故。前句“剑过江右龙为跃”出自《史记》,比喻诗人即将踏上征途,如同宝剑出鞘,龙腾于天,充满壮志豪情。后句“书到衡阳雁正回”则引用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象征着诗人虽远行,但与亲友的联系并未中断,传递着温暖与希望。

尾联“抗疏功名原自薄,何堪闾倚望衣莱”,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与忧虑。面对即将到来的贬谪生活,诗人意识到自己的功名之路可能变得艰难,甚至可能被边缘化。然而,即便如此,他也不愿辜负亲友的期望,不愿让家乡的亲人失望,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离别更加沉重。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赴谪途中对友情、离别、未来的复杂情感,以及在逆境中仍保持的坚韧与希望,是一首富有深意的送别之作。

作者介绍

林熙春
朝代:明

林熙春,字志和,号仰晋,生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海阳龙溪宝陇村(今潮安庵埠)人。出生后父母相继亡故,家境中落,全凭嫂嫂抚养成人。但据志书所载,林熙春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后,授四川巴陵县令,不久即“以内艰归”。所谓“内艰”,即母丧(按,俗称父丧为外艰,母丧为内艰,统称丁忧,丁艰)。据此,乃母似应逝于他登第授官之后。当然,这也不排除林熙春视嫂为娘的可能。据称,林熙春为报答嫂恩,登第后还特为其嫂在屋旁挖塘放养乌耳鳗,抵今池塘尚在。
猜你喜欢

望江南·其三归依三宝赞

归依佛,弹指越三祗。

愿我速登无上觉,还如佛坐道场时。能智又能悲。

(0)

次韵杨乐道述怀之作

素心非不慕前修,自怪因循欲白头。

猎较趣时终琐琐,画墁营职信悠悠。

濠梁最忆知鱼乐,牢策翻惭为彘谋。

尚有故人能慰我,诗成珠玉每相投。

(0)

上元夜戏作

马头乘兴尚谁先,曲巷横街一一穿。

尽道满城无国艳,不知朱户锁婵娟。

(0)

游古陌吟

谁言今古事难穷,大抵荣枯总是空。

算得生前随梦蝶,争如云外指冥鸿。

暗添雪色眉根白,旋落花光脸上红。

惆怅荒原懒回首,暮林萧索起悲风。

(0)

谢陈进士见示诗赋并以为别

陈子赋可喜,十诗仍好辞。

亦云馀事尔,何累壮夫为。

语浸初已漫,笔峰时出奇。

息肩当益学,葵圃未应窥。

(0)

晴梦

尘土侵人懒出门,小窗容我负晴暾。

梦骑瘦马寻诗去,曾到梅花深雪村。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陈希烈 张正元 何去非 张公乂 方琬 李文藻 莲花妓 陈大受 许孟容 刘光谦 洪兴祖 彭泰翁 钟谟 洪子舆 徐商 甄后 吴隐之 李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