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苦寒岁,桂玉不易求。
斗粟换束薪,掉臂不肯酬。
日粜五升米,未有旦夕忧。
近山富黑瑿,百金不难谋。
地炕规玲珑,火穴通深幽。
长舒两脚睡,暖律初回邹。
门前三尺雪,鼻息方齁齁。
田家烧榾柮,湿烟泫泪流。
浑家身上衣,炙背晓未休。
谁能献此术,助汝当衾裯。
京师苦寒岁,桂玉不易求。
斗粟换束薪,掉臂不肯酬。
日粜五升米,未有旦夕忧。
近山富黑瑿,百金不难谋。
地炕规玲珑,火穴通深幽。
长舒两脚睡,暖律初回邹。
门前三尺雪,鼻息方齁齁。
田家烧榾柮,湿烟泫泪流。
浑家身上衣,炙背晓未休。
谁能献此术,助汝当衾裯。
这首诗描绘了金代诗人赵秉文在被贬谪期间对生活艰辛的深切感受,以及对温暖住所的渴望。诗中通过对比京城的寒冷与偏远乡村的温暖,展现了诗人对舒适生活的向往。
首句“京师苦寒岁,桂玉不易求”点明了京城冬季的严寒,将粮食比作珍贵的桂和玉,形象地表达了食物的稀缺与昂贵。接着,“斗粟换束薪,掉臂不肯酬”描述了人们为了换取取暖的柴火而付出高昂代价的情景,侧面反映了生活的艰难。
“日粜五升米,未有旦夕忧”则揭示了诗人对每日粮食供应的担忧,体现了生活的不稳定。随后,诗中通过“近山富黑瑿,百金不难谋”对比,强调了远离京城的山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易于获取,暗示了诗人对于温暖住所的向往。
“地炕规玲珑,火穴通深幽”描绘了理想的温暖住所——地炕,其设计精巧,火道深入地下,提供持续的温暖。诗人“长舒两脚睡,暖律初回邹”的描述,生动地表现了他对温暖的渴望和享受。
然而,“门前三尺雪,鼻息方齁齁”与前文形成鲜明对比,描绘了室外的寒冷与室内的温暖,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温暖住所的珍视。最后,“田家烧榾柮,湿烟泫泪流。浑家身上衣,炙背晓未休”通过描写农村家庭的生活状况,反衬出诗人对舒适生活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对比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温暖住所的向往,以及对当时社会生活困境的深刻洞察。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