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佛金佛木佛,度水度火度炉。
妙体本来无处所,莫将真佛强涂糊。
泥佛金佛木佛,度水度火度炉。
妙体本来无处所,莫将真佛强涂糊。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文礼的《颂古五十三首》中的第二十七首,以佛像为引,探讨了佛教中关于“真我”和“空性”的哲学。诗人通过描述泥佛、金佛和木佛,指出这些物质形态的佛像虽然能够度水、度火、度过世间种种考验,但它们的本质——“妙体”,却是无形无相,无所不在又无所不离。他强调真正的佛法不在于形式,而在于人们内心的领悟和实践,不应将有限的佛像视为真实的佛,否则就落入了执著和误解。
诗中寓含着深刻的禅意,提醒人们要超越外在的表象,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种对佛性的理解,体现了禅宗注重心法,反对形式主义的精神。
柳初妍,花渐好。可恨行期到。
落梅香尽,澹月朦胧影微照。
风帘银烛暗,露幕金花小。
纵离歌缓唱,残角又霜晓。琐窗前,秦吉了。
促上长安道。扬鞭西去,几点稀星尚云表。
去程疑是梦,宿酒昏情抱。凤楼空,琼箫声渐杳。
游丝弄晚,卷帘看处,燕重来时候。
正秋千亭榭,锦窠春透。
梦回褪浴华清,凝温泉、绛绡微皱。
芳阴底,人立东风,露华如昼。宜酒。
啼香泪薄,醉玉痕深,与春同瘦。
想当年金谷,步帷初绣。
彩云影里徘徊,娇无语、夜寒归后。
莺窗晓,花间重携素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