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去空山结静缘,不妨饱食恣高眠。
未知明日为晴日,且喜今年是有年。
到处绿阴供客坐,谁家促柱奏繁弦。
最怜江树知人意,隔断三城万井烟。
客去空山结静缘,不妨饱食恣高眠。
未知明日为晴日,且喜今年是有年。
到处绿阴供客坐,谁家促柱奏繁弦。
最怜江树知人意,隔断三城万井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山水田园画卷。诗人以“客去空山结静缘”开篇,巧妙地将“客去”与“空山”联系起来,营造出一种清幽脱俗的氛围。接着,“不妨饱食恣高眠”一句,展现了诗人的闲适生活态度,他享受着美食与自然的恩赐,悠然自得。
“未知明日为晴日,且喜今年是有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当前丰收之年的喜悦之情,体现了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到处绿阴供客坐,谁家促柱奏繁弦。”描绘了夏日里绿树成荫、乐声飘扬的场景,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和和谐之美。这不仅是一幅视觉上的美景,更是一首听觉上的盛宴,让人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
最后,“最怜江树知人意,隔断三城万井烟。”诗人以江边的树木比拟,赋予它们以情感,它们仿佛理解诗人的思绪,隔绝了城市的喧嚣与尘烟,营造出一片心灵的净土。这一句既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内心世界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内心平静的向往,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明代文人诗作中的佳品。
行年得六十,寿逾天地老。
君试观蟪蛄,莫度春秋考。
相彼蟭螟巢,微生物无数。
吾窥显微镜,蠕动纷生聚。
视虱如车轮,其体骨已巨。
虱体之血轮,有地球国土。
析之万亿千,辗转孽生谱。
累析及至微,须费几时序。
吾人之一瞬,彼已寿千古。
精心冥推想,比例难疏举。
然则六十年,岂止亿岁许。
以观我众生,宇宙乐仰俛。
客久看遍门前山,兀倚湖光壁挂杖。
花时台馆颇照眼,亦依蜂蝶媚寻丈。
尚书禊约竟临存,张饮联吟付双桨。
发兴携为玲珑游,魂迎草树初旭朗。
飞车刹那百里外,谈古都杂雷霆响。
临安山势万龙鸾,偏矗一峰如侧掌。
折旋危堑苍霭垂,叠缘梯级出瓮盎。
披襟呼吸元气中,鸟声不到吞魍魉。
磨崖题刻宋逮明,苏留打字尤倔强。
绝顶旁得三休亭,坡谷佛印馀石像。
偃蹇从呼学士松,下接烟岚浮泱漭。
坡公别摹笠屐图,厕以杨琳眉映嗓。
千载争存好事人,祈盖把茅庇灵爽。
入憩僧堂饱蔬笋,辟谷少年解供养。
空阶红湿牡丹肥,层架碧侵苔藓长。
抔土导寻琴操墓,幻景幽情一摩荡。
归径依稀衙鼓传,卧治专城泣吾党。
隔岁联登天目巅,重过侠骨闭黄壤。
肺腑哀乐通造化,终契裹粮适莽苍。
鸦点摇空落照迷,掉首犹缠天际想。
《庸庵尚书至自沪三月八日携犹子子式命汽车招闲止与余同游临安玲珑山尚书有诗余亦继作》【清·陈三立】客久看遍门前山,兀倚湖光壁挂杖。花时台馆颇照眼,亦依蜂蝶媚寻丈。尚书禊约竟临存,张饮联吟付双桨。发兴携为玲珑游,魂迎草树初旭朗。飞车刹那百里外,谈古都杂雷霆响。临安山势万龙鸾,偏矗一峰如侧掌。折旋危堑苍霭垂,叠缘梯级出瓮盎。披襟呼吸元气中,鸟声不到吞魍魉。磨崖题刻宋逮明,苏留打字尤倔强。绝顶旁得三休亭,坡谷佛印馀石像。偃蹇从呼学士松,下接烟岚浮泱漭。坡公别摹笠屐图,厕以杨琳眉映嗓。千载争存好事人,祈盖把茅庇灵爽。入憩僧堂饱蔬笋,辟谷少年解供养。空阶红湿牡丹肥,层架碧侵苔藓长。抔土导寻琴操墓,幻景幽情一摩荡。归径依稀衙鼓传,卧治专城泣吾党。隔岁联登天目巅,重过侠骨闭黄壤。肺腑哀乐通造化,终契裹粮适莽苍。鸦点摇空落照迷,掉首犹缠天际想。
https://shici.929r.com/shici/22J9FJ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