曷不为男子,不睹苧罗村。
种蠡两谋臣,不能胜妇人。
齐讴走仲尼,秦乐逐由余。
但施妇人巧,贤圣亦不如。
绛灌及樊郦,手扶汉天子。
匈奴北方来,不如一公主。
东家有匹雏,牝者亦司晨。
西家妇女坐床上,男子拜伏堂下尘。
曷不为男子,不睹苧罗村。
种蠡两谋臣,不能胜妇人。
齐讴走仲尼,秦乐逐由余。
但施妇人巧,贤圣亦不如。
绛灌及樊郦,手扶汉天子。
匈奴北方来,不如一公主。
东家有匹雏,牝者亦司晨。
西家妇女坐床上,男子拜伏堂下尘。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的《折杨柳行》,以女子的视角和对比手法,表达了对女性能力的认可与对传统性别角色的质疑。诗中通过“曷不为男子”开篇,引出对男性羡慕女性不受约束的想象,接着列举了历史上如范蠡、文种等谋臣在女性面前的失策,暗示即使智者也无法胜过妇人的机敏。齐国的歌声能让孔子心动,秦国的音乐能吸引由余,进一步强调了女性的魅力。
诗人以“但施妇人巧,贤圣亦不如”直接赞美女性的智慧和才能,甚至认为连贤圣如绛侯周勃、灌婴、樊哙、郦食其这样的功臣,都无法与之相比。接下来,诗人以汉代公主为例,指出即使是国家大事,有时也不及一个女子的作用。最后,诗人通过日常生活的描绘,如东家母鸡司晨和西家女子地位高于男子,进一步强化了对女性地位的肯定。
整首诗语言通俗易懂,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对比,展现了作者对传统性别观念的挑战,体现了明代社会对女性价值的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