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得语未究,相知心已陈。
喜生岗上夜,痛定箦中身。
兴废自王郑,恩酬生魏秦。
满怀机变学,岂谓有燕人。
相得语未究,相知心已陈。
喜生岗上夜,痛定箦中身。
兴废自王郑,恩酬生魏秦。
满怀机变学,岂谓有燕人。
这首诗《尉氏五题(其二)三亭岗》由宋代诗人黄裳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邃的历史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历史与人性的深刻洞察。
首句“相得语未究,相知心已陈”,开篇即以对话与理解的不完全性,引出知己之情的深厚与复杂。这里的“相得”与“相知”分别指相互理解与相互了解,但“语未究”与“心已陈”则暗示了情感的深入与交流的局限,形成一种微妙的矛盾感。
接着,“喜生岗上夜,痛定箦中身”,将情感推向高潮。在夜晚的山岗上,诗人或许因某种喜悦而兴奋,而在竹席之上的平静中,又可能隐藏着深沉的痛苦或反思。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情感的多面性,也暗示了生活中的复杂与矛盾。
“兴废自王郑,恩酬生魏秦”,这两句转向对历史的思考。王与郑、魏与秦,代表了古代中国历史上的不同政权与文化,诗人在这里探讨了兴衰更替的自然规律以及历史人物之间的恩怨情仇。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当下社会现象的一种隐喻。
最后,“满怀机变学,岂谓有燕人”,表达了诗人对复杂世事的深刻理解与无奈。这里的“机变学”指的是权谋与策略的学习,而“燕人”则可能暗指善于运用这些手段的人。诗人似乎在说,尽管自己学到了许多权谋之术,却并未能成为那样的人,流露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与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情感、历史变迁和个人修养的深刻探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