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一去五百载,犹在峨眉西崦中。
自为天仙足官府,不应尸解坐虻虫。
先生一去五百载,犹在峨眉西崦中。
自为天仙足官府,不应尸解坐虻虫。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轼(苏东坡)所作,名为《题孙思邈真》。诗中表现了对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的崇敬之情,并通过孙思邈形象寄托了对理想人格和超脱世俗的向往。
"先生一去五百载,犹在峨眉西崦中。"
这两句诗表明即使孙思邈已经去世五百年,但他的精神和影响依然如同活在人们心中的峨眉山一样不朽。"西崦"指的是峨眉山的别称,象征着仙境。
"自为天仙足官府,不应尸解坐虻虫。"
这里借用了孙思邃形象来表达一种超脱世俗、达到高洁境界的人生态度。诗人通过孙思邈的形象,传递了一种理念:一个真正的仙者,不需要依附于凡间的荣华富贵,也不为世间的烦恼所困扰。他自在如天仙,足以官至天府,而不会像一般人那样被尘世羁绊,更不会让自己沦为尸位素餐、坐享其成之辈。
整首诗语言简洁优美,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苏轼的文学功底和他对理想人物形象的独特感悟。
回首吾庐,思归去、石溪樵谷。
临玩有、门前流水,乱松疏竹。
幽草春馀荒井径,鸣禽日在窥墙屋。
但等闲、凭几看南山,云相逐。家酿美,招邻曲。
朝饭饱,随耕牧。况东皋二顷,岁时都足。
鳞阁功名身外事,墙阴不驻流光促。
更休论、一枕梦中惊,黄粱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