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者宜膺寿,胡为忽梦楹。
伤嗟见行路,优典识皇情。
徒泣巴山路,终悲蜀道程。
弟兄仁达意,千古各垂名。
静者宜膺寿,胡为忽梦楹。
伤嗟见行路,优典识皇情。
徒泣巴山路,终悲蜀道程。
弟兄仁达意,千古各垂名。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巩的《挽苏黄门子由(其三)》。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表达了对已故友人的怀念之情和不舍之意。
"静者宜膺寿,胡为忽梦楹。" 这两句通过对比静谧生活与突如其来的死亡,抒发了对逝者的哀悼之情。"膺"在这里指的是安享天年,而"梦楹"则是死去的隐喻,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易逝的感慨。
"伤嗟见行路,优典识皇情。" 这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故人的怀念之情。"伤嗟"表达了哀痛的情绪,而"优典识皇情"则是在赞美亡友的高尚品格和深厚情谊。
接下来的"徒泣巴山路,终悲蜀道程。" 表现了诗人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所产生的感伤之情。这里的"巴山路"和"蜀道程"都是古代难行的道路,常被用来形容人生旅途的艰辛与长久。
最后两句"弟兄仁达意,千古各垂名。" 表现了诗人对于亡友兄弟情谊的赞美,以及这种情谊将会流传千古,不会随时间而消逝。这也反映出诗人对朋友深厚的情感和不忘旧交的高尚品格。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生命易逝之间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亡友深切的哀悼之情,以及对其品德的高度赞扬。
老夫爱此黄金蕊,儿子须将白酒赊。
直到残阳下天去,更添灯火照欹斜。
白石自团团,春流亦漾漾。
闲沤两边至,轻丝风外扬。
既寡羡鱼情,还闻濯缨唱。
嗟彼磻上翁,投竿复何向?
繁花亦何言,人至迹愈显。
因石自高下,缘源屡回转。
莺啼阴久匝,雨霁苔犹浅。
渔父欲问津,烟中闻鸡犬。
溶溶春水杂蒹葭,袅袅晴风度落花。
小巷几时佳客至,新诗独向野人夸。
未闻汗马收诸国,且逐闲鸥坐浅沙。
春色酒杯俱在眼,底须辛苦欲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