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口曹源一滴时,谁知依样画猫儿。
袖中三尺龙泉剑,落尽髑髅人不知。
应口曹源一滴时,谁知依样画猫儿。
袖中三尺龙泉剑,落尽髑髅人不知。
这首诗名为《颂古十八首·其十四》,作者是宋代的佛教僧人释宝印。诗的内容以日常小事为喻,富有哲理。首句“应口曹源一滴时”,可能指的是随口一句话或片刻灵感,曹源比喻智慧的源泉。次句“谁知依样画猫儿”则暗示人们容易模仿表面,却难以理解事物的本质,就像照葫芦画瓢,画出的猫并不真实。
后两句“袖中三尺龙泉剑,落尽髑髅人不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以剑象征锐利的洞察力或真理,藏于袖中不显,一旦揭示,能穿透虚伪,揭示真相,但往往在无声无息中完成,旁人甚至可能毫无察觉。整首诗寓言深刻,表达了对世间现象的独到见解和对智慧内敛、无声处见真功的推崇。
少年曾管二千兵,昼听笙歌夜斫营。
自反丘园头尽白,每逢旗鼓眼犹明。
杭州暮醉连床卧,吴郡春游并马行。
自愧阿连官职慢,只教兄作使君兄。
巫女庙花红似粉,昭君村柳翠于眉。
诚知老去风情少,见此争无一句诗。
香毬趁拍回环匼,花盏抛巡取次飞。
自入春来未同醉,那能夜去独先归。
行寻春水坐看山,早出中书晚未还。
为报野僧岩客道,偷闲气味胜长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