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林精舍傍岩阿,中有行吟十二窝。
陆羽泉清童汲惯,潘郎诗好客酬多。
茅山猿鹤惊春晓,楚水鱼龙落夜波。
归去不成千里别,抱琴重约听樵歌。
云林精舍傍岩阿,中有行吟十二窝。
陆羽泉清童汲惯,潘郎诗好客酬多。
茅山猿鹤惊春晓,楚水鱼龙落夜波。
归去不成千里别,抱琴重约听樵歌。
这首元代诗人屠性的《和潘子弃韵》描绘了一幅隐逸生活的画卷。诗中以“云林精舍”为背景,巧妙地融入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首句“云林精舍傍岩阿”,以“云林”点明环境的幽静与高雅,“岩阿”则暗示了地点的隐蔽与自然之美,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
接着,“中有行吟十二窝”一句,不仅描绘了精舍内有十二个吟诗的地方,更暗含了文人雅士在此聚首交流的情景,体现了诗人的精神追求与生活情趣。通过“陆羽泉清童汲惯”和“潘郎诗好客酬多”两句,诗人巧妙地将历史人物与现实场景相联系,既展现了对古代文人风雅生活的向往,也突出了精舍主人的文化品位和待客之道。
“茅山猿鹤惊春晓,楚水鱼龙落夜波”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猿鹤”的惊醒与“鱼龙”的沉寂,以及“春晓”与“夜波”的时间转换,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的动态与静态之美,同时也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活力。
最后,“归去不成千里别,抱琴重约听樵歌”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留恋与不舍,以及对未来再次相聚的期待。这两句不仅深化了主题,也流露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对友情的深厚情感,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思和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君在庐山不知群,有疑是鹤又是云。
生死尘埃污不得,眼前荣利徒纷纷。
今日惠然来访我,酒榼书囊肩背荷。
拂除衣上饵烟霞,昨夜胥门宿蔡家。
天然不饮亦不食,抛名换姓觅不得。
且向人间作酒仙,不肯将身生羽翼。
停形为饵天地根,世人皆死我独存。
洗虑因吞清明箓,世人皆贪我常足。
栖子妙今道已成,手把玄枢心运冥。
能令鬼哭神效灵,身如飘风不可绊。
朝游崆峒夕汗漫,向来坐客犹未散。
忽忆罗浮欲去时,遥指孤云作路岐。
海上仙游不可见,人间日落空桑枝。
东家女性柔,单栖不下楼。
容华映朝日,玉指弹箜篌。
一弹声断绝,再弹声转咽。
二十五弦声,声声愬离别。
十五嫁夫郎,盈盈入画堂。
观者增叹息,齐称双凤凰。
感郎情怀好,淡把双眉扫。
不愁两处行,只怜一处老。
讵道中肠变,爱新故失婘。
传说下江湘,终朝盼不见。
一盼一回愁,不由人白头。
西家有老女,相见亦含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