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赫龙王,不显其光。上下帝旁,嘘翕无方。
为雷为霆,为云为雨。有开必先,靡求不与。
我求伊何,黍稷稻梁。尔与伊何,千仓万箱。
眉山之下,龙王之宇。迄用康年,谷我士女。
于赫龙王,不显其光。上下帝旁,嘘翕无方。
为雷为霆,为云为雨。有开必先,靡求不与。
我求伊何,黍稷稻梁。尔与伊何,千仓万箱。
眉山之下,龙王之宇。迄用康年,谷我士女。
这首诗描绘了龙王的神威与恩泽,展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神灵的敬畏与崇拜。诗中以“于赫龙王”开篇,赞美龙王的光辉与力量,不仅在天地之间显现,还能掌控风雨雷电,无所不能。接着,诗人通过“为雷为霆,为云为雨”形象地描述了龙王的神力,强调其在自然界中的主宰地位。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人间的福祉,表达了人们对于龙王赐予丰收的感激之情。“有开必先,靡求不与”表明龙王慷慨无私,无论何时何地,都会满足人们的需要,尤其是对于粮食的需求。诗人直白地表达了自己的愿望:“我求伊何,黍稷稻梁”,希望得到丰饶的粮食,而龙王则慷慨地回应:“尔与伊何,千仓万箱”,承诺给予足够的粮食,使仓库充盈。
最后,诗中提到“眉山之下,龙王之宇”,描绘了龙王庙的地理位置,暗示着龙王的庇护范围广泛。诗人进一步强调了龙王带来的福祉:“迄用康年,谷我士女”,意味着在龙王的保佑下,人民得以安居乐业,粮食充足,生活富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直接的叙述,展现了龙王作为自然神灵的重要性和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社会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神灵的虔诚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