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舆兀醉守,路转古城隅。
酒力如过雨,清风消半途。
前山正可数,后骑且勿驱。
我缘在东南,往寄白发馀。
遥知万松岭,下有三亩居。
蓝舆兀醉守,路转古城隅。
酒力如过雨,清风消半途。
前山正可数,后骑且勿驱。
我缘在东南,往寄白发馀。
遥知万松岭,下有三亩居。
这是一首描绘闲适生活的诗歌,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自己超脱世俗、享受独处时光的情怀。
"蓝舆兀醉守,路转古城隅。" 开篇即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蓝色的车厢停在古老的城墙边,诗人似乎沉浸于这种静谧的环境之中。
"酒力如过雨,清风消半途。" 这两句则描绘了饮酒的情景,酒力像过境的春雨一样温润而舒适,而清风又轻拂过,令醉意随之消散,展现了一种自然与人性的和谐。
"前山正可数,后骑且勿驱。" 这里诗人似乎在提醒自己或他人,要慢慢欣赏眼前的山色,不必急于追赶,保持一种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
"我缘在东南,往寄白发馀。" 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归宿,是向着东南方向,那里有他心之所系,也许是家乡或是某种精神的依托。而“往寄白发馀”则透露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岁月已让头发斑白,但心中仍怀有对远方的思念。
"遥知万松岭,下有三亩居。" 最后两句诗人提到自己知道在遥远的地方,有一片叫做万松岭的地方,那里有一处仅有三亩大小的寂寞居所。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寄托,表达了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以及对饮酒、慢行等行为的描述,展现了一种超脱物欲、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理念。
书生迫饥寒,一饱轻三巴。
三巴未云已,北首趋褒斜。
匆匆出门去,裘马不复华。
短帽障赤日,烈风吹黄沙。
俶装先晨鸡,投鞭后昏鸦。
壮哉利阆间,崖谷何谽谺。
地荒多牧卒,往往闻芦笳。
我行春未动,原野今无花。
稚子入旅梦,挽须劝还家。
起坐不能寐,愁肠如转车。
四方丈夫事,行矣勿咨嗟。
先朝六科亲策士,事业功名何壮伟。
元祐复科才数年,所得四三俄复止。
中兴思贤形梦想,屡诏自是朝廷美。
纨裤小儿坏人事,赐帛西归困嘲诋。
诸公相视叹才难,一士卧云谁挽起。
跨驴过我时共语,晁董千年元不死。
高谈亹亹有脉络,横得虚名吾可耻。
乌巾白纻塞路衢,砥柱颓波望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