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何崇丘员外》
《寄何崇丘员外》全文
唐 / 齐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门底桃源水,涵空复映山。

高吟烟雨霁,残日郡楼间。

变俗真无事,分题是不闲。

寻思章岸见,全未有年颜。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hóngqiūyuánwài
táng /

méntáoyuánshuǐhánkōngyìngshān
gāoyínyāncánjùnlóujiān

biànzhēnshìfēnshìxián
xúnzhāngànjiànquánwèiyǒuniányán

翻译
门前的桃花源水流淌,倒映着天空与群山。
高声吟诗在雨后放晴之时,夕阳挂在郡楼之间。
改变习俗确实无需操心,分配题目却也不得清闲。
回想在章江岸边的相见,那时的模样已不再年少容颜。
注释
门底桃源水:指门前像桃花源般美丽的水流。
涵空:水面上映照着天空,仿佛包含着天空。
复映山:同时倒映着周围的山景。
高吟:大声吟诵诗歌。
烟雨霁:雨停云散,天气放晴。
残日:即将落下的太阳。
郡楼:郡城中的高楼。
变俗:改变习俗或风气。
真无事:确实没有什么需要特别去做的事情。
分题:文人间分咏题目以作诗,是一种文人雅集活动。
不闲:意指忙碌,没有空闲。
寻思:回想,思索。
章岸:章江之岸,可能指代一个具体的地方。
见:见面,相遇。
全未有年颜:完全不像当年的容貌,感叹时光流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追求一种清净无为、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门底桃源水,涵空复映山。”开篇即以桃源水和映山来设定一片超凡脱俗的境界,桃源指的是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理想之地,代表了一种隐逸自在的人生追求。

“高吟烟雨霁,残日郡楼间。”诗人在这宁静的环境中,以高声歌唱,伴随着烟雾般的细雨和破晓后的露珠,甚至连时间也似乎停留在了夕阳的余晖下,这一切都营造出一种超脱尘嚣、与世无争的氛围。

“变俗真无事,分题是不闲。”这里的“变俗”意味着改变世人所追求的物质和功名,“真无事”则是诗人内心的写照,他不愿卷入红尘的纷扰,只愿保持一种真正的心灵宁静。末句“分题是不闲”可能是在表达诗人的创作不是为了忙碌或是外在的要求,而是一种心灵的自我对话。

“寻思章岸见,全未有年颜。”这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慨,他在追寻往事的记忆中,也许是在某个岸边沉思,发现岁月的流逝并未在他的面容上留下痕迹。这不仅是对外表的描写,更是对内心永恒与年华无关的一种美好愿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之美和个人情感之表达,展现了一种追求精神自由和宁静生活的理念。

作者介绍
齐己

齐己
朝代:唐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生辰:863年—937年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猜你喜欢

静极

磨砖岂解成明镜,打坐如何作佛身。

静闹头头须认着,暑中冰冻雪中春。

(0)

家园即事十三首·其十三

老红拟佔春光住,嫩绿枝头更娇妒。

随风宛转未肯落,犹作霓裳羽衣舞。

(0)

樵歌三首·其二

入城不识公与卿,行歌道上旁无人。

衣衫蓝缕鹑百结,与妻索笑妻生嗔,那知不是朱买臣。

(0)

登东山

小雨上东山,层层着意看。

寻泉行处僻,就石坐来寒。

赤舄归周旦,苍生起谢安。

功能成底事,一抹暮云残。

(0)

海滨石有根茎而生类于芝者俗呼为石花已为作记今日敷设花座严置净室普奉十方用结山斋净缘为此偈曰

幻化无穷,天巧难觑。诸香妙华,种种呈露。

都随春来,亦随春去。缤纷颠倒,与空同处。

此华希有,周流四序。雨风雾烟,盈虚朝暮。

以何因缘,其体坚固。无颜色染,无开落故。

(0)

米尽

米贱今年不论钱,雀鼠餍饫人留残。

青蚨不过百枚去,可得明珠一斗还。

其如客寄已淹久,羞涩囊中无可看。

今朝欲写鲁公帖,四顾门外将谁干。

经营薄少置厨舍,呼童告使知艰难。

从今且作淖糜计,杂以山芋供两盘。

嗟予是身亦老矣,造物未置饥与寒。

何当甑炊七寸粳,饭香及处皆同餐。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洪秀全 梁佩兰 许衡 李渊 高明 蔡清 陆釴 殷尧藩 梁同书 周敦颐 嵇康 张鷟 王沂孙 宗泽 程钜夫 程恩泽 刘希夷 曹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