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底桃源水,涵空复映山。
高吟烟雨霁,残日郡楼间。
变俗真无事,分题是不闲。
寻思章岸见,全未有年颜。
门底桃源水,涵空复映山。
高吟烟雨霁,残日郡楼间。
变俗真无事,分题是不闲。
寻思章岸见,全未有年颜。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追求一种清净无为、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门底桃源水,涵空复映山。”开篇即以桃源水和映山来设定一片超凡脱俗的境界,桃源指的是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理想之地,代表了一种隐逸自在的人生追求。
“高吟烟雨霁,残日郡楼间。”诗人在这宁静的环境中,以高声歌唱,伴随着烟雾般的细雨和破晓后的露珠,甚至连时间也似乎停留在了夕阳的余晖下,这一切都营造出一种超脱尘嚣、与世无争的氛围。
“变俗真无事,分题是不闲。”这里的“变俗”意味着改变世人所追求的物质和功名,“真无事”则是诗人内心的写照,他不愿卷入红尘的纷扰,只愿保持一种真正的心灵宁静。末句“分题是不闲”可能是在表达诗人的创作不是为了忙碌或是外在的要求,而是一种心灵的自我对话。
“寻思章岸见,全未有年颜。”这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慨,他在追寻往事的记忆中,也许是在某个岸边沉思,发现岁月的流逝并未在他的面容上留下痕迹。这不仅是对外表的描写,更是对内心永恒与年华无关的一种美好愿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之美和个人情感之表达,展现了一种追求精神自由和宁静生活的理念。
幻化无穷,天巧难觑。诸香妙华,种种呈露。
都随春来,亦随春去。缤纷颠倒,与空同处。
此华希有,周流四序。雨风雾烟,盈虚朝暮。
以何因缘,其体坚固。无颜色染,无开落故。
米贱今年不论钱,雀鼠餍饫人留残。
青蚨不过百枚去,可得明珠一斗还。
其如客寄已淹久,羞涩囊中无可看。
今朝欲写鲁公帖,四顾门外将谁干。
经营薄少置厨舍,呼童告使知艰难。
从今且作淖糜计,杂以山芋供两盘。
嗟予是身亦老矣,造物未置饥与寒。
何当甑炊七寸粳,饭香及处皆同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