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岛看朝旭,天鸡未发声。
却将身万里,常起自三更。
宇宙尚曚昧,扶桑已极明。
得为沧海客,先见日华生。
高岛看朝旭,天鸡未发声。
却将身万里,常起自三更。
宇宙尚曚昧,扶桑已极明。
得为沧海客,先见日华生。
这首诗描绘了台湾岛上观日出的壮丽景象,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对时间流转的感慨。
首句“高岛看朝旭”,诗人站在高高的岛屿上,迎接第一缕阳光,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这一刻苏醒。接着,“天鸡未发声”一句,巧妙地运用了比喻,以未鸣的天鸡象征黎明前的寂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
“却将身万里,常起自三更”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日出的执着与热爱,无论身处何方,无论何时,他都能在心中感受到那股驱使他早起的力量,去见证日出的奇迹。这种精神境界,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敬畏和追求。
“宇宙尚曚昧,扶桑已极明”则进一步展现了日出时分天地间的变化,从混沌到光明,从黑暗到希望,这一过程被诗人描绘得生动而富有哲理。扶桑,古代传说中的东方神木,此处借指初升的太阳,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最后,“得为沧海客,先见日华生”表达了诗人作为台湾岛上的旅人,能够比他人更早地目睹日出的喜悦与自豪。这不仅是对个人幸运的感慨,也是对台湾独特地理位置的赞美,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由衷喜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同时也蕴含了对时间、生命和希望的思考。
西镇何穹崇,壮哉信灵造。
诸岭皆峻秀,中峰特美好。
傍见巨掌存,势如石东倒。
颇闻首阳去,开坼此河道。
磅礴压洪源,巍峨壮清昊。
云泉纷乱瀑,天磴屹横抱。
子先呼其巅,宫女世不老。
下有府君庙,历载传洒扫。
皇明应天游,十月戒丰镐。
微未忝闲从,兼得事蘋藻。
宿心爱兹山,意欲拾灵草。
阴壑已永閟,云窦绝探讨。
芳月期来过,回策思方浩。
符传有光辉,諠諠出帝畿。
东邻借山水,南陌驻骖騑。
握手凉风至,当歌秋日微。
高幨去勿缓,人吏待霜威。
天借春光洗绿林,战尘收尽见花阴。
好生本是君王德,忍死何妨壮士心。
曾贺截云翻栅远,仍闻斸冻下营深。
井陉昨日双旗入,萧相无言泪湿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