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林差幸不纷更,深慰辛勤十载情。
知我倾囊宜守素,任人劫饬合安贞。
碑留残卉漱芳润,庭有丛花餐落英。
三径荒芜姑一整,扫除浊秽即光明。
亭林差幸不纷更,深慰辛勤十载情。
知我倾囊宜守素,任人劫饬合安贞。
碑留残卉漱芳润,庭有丛花餐落英。
三径荒芜姑一整,扫除浊秽即光明。
此诗《园居偶作三首(其二)》由清代诗人陈式金所作,描绘了诗人对园居生活的感悟与情感。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园中景致与诗人内心世界的和谐统一。
首句“亭林差幸不纷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保持原貌的庆幸之情,认为这种未经人为改变的状态是难得的幸运。接着,“深慰辛勤十载情”则流露出诗人对于过去十年辛勤耕耘的园地,如今得以保持自然状态的深深慰藉。
“知我倾囊宜守素,任人劫饬合安贞”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园中的植物比拟为理解并尊重主人意愿的伙伴,它们在风雨中坚守本色,不被外界干扰所动摇,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坚定与纯净。
“碑留残卉漱芳润,庭有丛花餐落英”描绘了园中虽经岁月洗礼,但仍保留着生机与活力的景象。碑石上的残花仿佛在滋润着大地,而庭院中的花朵则以落英为食,展现了一种循环往复的生命之美。
最后,“三径荒芜姑一整,扫除浊秽即光明”表达了诗人对园居生活的态度——即使面对荒芜,也愿意动手整理,清除杂乱与污浊,以期达到心灵与环境的双重净化与光明。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以及自我修养的深刻思考与追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对和谐共生、返璞归真生活方式的向往。
男儿四十未全老,便入林泉真自豪。
明月清风非俗物,轻裘肥马谢儿曹。
山中是处有黄菊,洛下谁家无白醪。
想得秋来常日醉,伊川清浅石楼高。
黑花一衔蝉,畜之今几年。
捕攫奔走捷,巧黠乃其天。
一脔亦割啖,分与眠席眠。
迩来主人出,出久厨无烟。
罄室鼠辈少,时得聊自延。
不就邻妇呼,宁饥肯垂涎。
夜寒身无栖,灶窟恬馀暄。
灰染突尘涴,毛色非旧鲜。
主人来归初,绕室如诉冤。
旁人固不解,主人当知怜。
云何云可恶,恶彼身挛拳。
依随行坐閒,呵叱加笞鞭。
不念昔可爱,惟恶今非前。
本来是一物,色改爱遂迁。
吁嗟乎猫乎,岂独于猫然。
人于夫妇閒,情义亦罕全。
花颜少年时,偎倚心相缠。
皤皤白发垂,相丑亦相妍。
吁嗟乎人乎,有耳听我言。
人生七十稀,能得几时安。
毋以私自贼,同室操戈鋋。
举案与齐眉,当如孟光贤。
糟糠不下堂,当与宋弘肩。
不然祇自苦,于我何益焉。
我赋我妇读,一笑愿不愆。
《怜猫示内》【宋·陈著】黑花一衔蝉,畜之今几年。捕攫奔走捷,巧黠乃其天。一脔亦割啖,分与眠席眠。迩来主人出,出久厨无烟。罄室鼠辈少,时得聊自延。不就邻妇呼,宁饥肯垂涎。夜寒身无栖,灶窟恬馀暄。灰染突尘涴,毛色非旧鲜。主人来归初,绕室如诉冤。旁人固不解,主人当知怜。云何云可恶,恶彼身挛拳。依随行坐閒,呵叱加笞鞭。不念昔可爱,惟恶今非前。本来是一物,色改爱遂迁。吁嗟乎猫乎,岂独于猫然。人于夫妇閒,情义亦罕全。花颜少年时,偎倚心相缠。皤皤白发垂,相丑亦相妍。吁嗟乎人乎,有耳听我言。人生七十稀,能得几时安。毋以私自贼,同室操戈鋋。举案与齐眉,当如孟光贤。糟糠不下堂,当与宋弘肩。不然祇自苦,于我何益焉。我赋我妇读,一笑愿不愆。
https://shici.929r.com/shici/aHKq6.html
周公居东三食新,夷吾在鲁丘厄陈。
圣贤忧患尚如此,况我本是羁穷人。
今秋危病辄不死,馀业自笑坚顽身。
结茅所幸得佳处,石帆天镜无纤尘。
扪萝峭壁上采药,腰斧长歌行负薪。
寻僧独泛若耶月,携友共采湘湖莼。
蠡亡范金陋勾践,斯颂刻石憎嬴秦。
不如一酹禹祠去,恶衣菲食真吾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