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答龙门潘秀才见寄》
《答龙门潘秀才见寄》全文
宋 / 黄庭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男儿四十未全老,便入林泉真自豪。

明月清风非俗物,轻裘肥马谢儿曹。

山中是处有黄菊,洛下谁家无白醪。

想得秋来常日醉,伊川清浅石楼高。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lóngménpānxiùcáijiàn
sòng / huángtíngjiān

nánérshíwèiquánlǎo便biànlínquánzhēnháo

míngyuèqīngfēngfēiqīngqiúféixièércáo

shānzhōngshìchùyǒuhuángluòxiàshuíjiābáiláo

xiāngqiūláichángzuìchuānqīngqiǎnshílóugāo

注释
男儿:指男子。
四十:四十岁。
林泉:山林,隐居之处。
自豪:感到骄傲。
明月:明亮的月亮。
清风:清凉的风。
俗物:平凡的事物。
轻裘肥马:穿着轻薄的皮衣,骑着肥壮的马,形容富贵生活。
谢儿曹:对年轻人的告别。
黄菊:黄色的菊花。
洛下:洛阳一带。
白醪:白酒。
想得:想象。
秋来:秋天来临。
常日醉:日常沉醉。
伊川:古代河流名,今河南境内。
清浅:清澈见底。
石楼:用石头建造的楼阁。
翻译
男子四十尚未老去,就隐居山林真是豪迈。
明亮的月光和清风并非凡俗之物,轻裘肥马是对年轻人的告别。
山中的每个角落都有黄色菊花,洛阳哪家没有自酿的好酒。
想象秋天来临时常常沉醉,伊川水清澈见底,石楼高耸。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答龙门潘秀才见寄》。诗中,诗人以豪迈的语气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四十岁尚未老去,诗人选择归隐山林,对此感到自豪。他认为明月清风都是超凡脱俗之物,与世俗的繁华相比,更愿意过着简朴的生活,轻裘肥马的生活方式他已经谢绝。山中的菊花开遍,乡村里随时可以品尝到美酒。诗人想象秋天到来时,常常沉醉于山水之间,伊川的清澈流水和石楼的高处构成了一幅宁静而惬意的画面。

整首诗透露出诗人淡泊名利、追求自然与宁静的心境,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理想化描绘。黄庭坚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这首诗正是这种风格的体现。

作者介绍
黄庭坚

黄庭坚
朝代:宋   字:鲁直   号:山谷道人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生辰:1045.8.9-1105.5.24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猜你喜欢

中秋夜步

遨游曾得几时醉,盘餐且喜今宵同。

室家飘泊逐野鹜,干戈扰攘羁来鸿。

挥手白云忽变幻,举头明月无始终。

杖藜相携复前去,衣裳飒飒生秋风。

(0)

思妇曲

烽火连江国,高楼独倚阑。

绿杨三月雨,千里觉春寒。

(0)

署斋即事

喜听鸟语常凭槛,爱看山光不下帷。

腊月蛮天如午月,石榴花发子累累。

(0)

秋夜途中望月

底事牢骚甚,频惊夜欲阑。

有家遭荡折,何处问平安。

却怪天边月,偏教客路看。

几时重聚首,灯下话团圞。

(0)

论诗绝句三十首·其二十五

笠翁曼倩俦,俶傥亦可喜。

仙才鬼才外,未能成一体。

(0)

论诗绝句三十首·其八

融洽陶公性,乃有陶公诗。

储王与韦柳,时合还时离。

(0)
诗词分类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诗人
费宏 萧统 朱瞻基 黄清老 李齐贤 王微 王贞白 徐灿 仓央嘉措 尤袤 黄任 瞿佑 陈廷敬 钱镠 姚燧 高骈 谭用之 崔道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