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颂六十二首·其三十五》
《颂六十二首·其三十五》全文
唐 / 道世   形式: 偈颂

久厌无明树,方欣柰苑华。

始入香山路,仍逢火宅车。

慈父屡引接,幼子背恩赊。

虽悟危藤鼠,终悲在箧蛇。

鹿苑禅林茂,鹫岭动枝柯。

定华发智果,乘空具度河。

法雨时时落,香云片片多。

若为将羽化,来济在尘罗。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佛教修行者对佛法的追求与理解,以及对世间苦难的深刻洞察。开篇“久厌无明树,方欣柰苑华”表达了诗人对无明(无知、迷惑)的厌倦和对佛法智慧的向往。接着,“始入香山路,仍逢火宅车”则以象征手法,描述了修行之路的艰难与挑战,其中“香山”代表佛法的圣地,“火宅车”则是比喻世俗生活的烦恼与痛苦。

“慈父屡引接,幼子背恩赊”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慈父象征着佛祖或导师,幼子则代表弟子,背恩赊暗示了修行者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背离与挑战。接下来的“虽悟危藤鼠,终悲在箧蛇”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通过“危藤鼠”和“在箧蛇”的形象,表达了对内心恐惧和外界诱惑的警惕与反思。

“鹿苑禅林茂,鹫岭动枝柯”转而描绘了修行环境的美好与宁静,鹿苑象征着佛教的圣地,鹫岭则可能是对修行地的隐喻。接下来的“定华发智果,乘空具度河”表达了修行者通过冥想与智慧的积累,最终达到心灵的解脱与超越。

“法雨时时落,香云片片多”描绘了佛法的滋润与传播,如同甘露般洒向众生,带来精神上的滋养。最后,“若为将羽化,来济在尘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修行成果的期待,希望自己的智慧与慈悲能够惠及更多人,帮助他们从世俗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走向心灵的自由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象征与比喻,展现了佛教修行者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对世间苦难的深刻体悟,以及对众生福祉的深切关怀。

作者介绍

道世
朝代:唐

猜你喜欢

花朝无花之作

昨岁花朝花灿烂,今年花朝花信慢。

晓来佳节正春中,忽见花幡缀别院。

瑶华琪树相鲜新,嫣红姹紫枝头绚。

坐令女夷增光辉,何须綵剪陈家媛。

韶华透漏已如兹,高阁丁丁报银箭。

莫嗟畹圃少芳菲,会看纷纷乱如霰。

(0)

途次杂咏用上平声韵·其五

松柏森森閟寝扉,每从冠剑仰音徽。

人生至此无馀恨,泪洒西风独自归。

(0)

春雪怀故园诸妹同舍弟作

东风吹雪暮云斜,贫病经春苦忆家。

不咏撒盐将柳絮,犹看如玉映荆花。

(0)

观陈兵宪射

夫君文且武,置酒更张侯。

弓弯孤月满,箭去一星流。

广野三军睹,空天百鸟愁。

眼看中自激,青管更堪投。

(0)

泊舟行江北村落

确确田中牛,飞飞田上鹊。

老农分稻针,仰视云影落。

荷蕖引桔槔,麦路通略彴。

邻里更叫呼,山歌应林薄。

客本江南人,厌闻江北恶。

牛犊化刀剑,鸡犬遭杀掠。

兹焉偶褩礴,幽意了可攫。

举策数堤柳,褰衣弄场藿。

伫鸣邱中琴,静想林下酌。

始知干戈地,别有耕稼乐。

居者焉得知,悠悠向寥廓。

(0)

陈王汝所藏朱泽民画

睢阳书家流,作画如作草。

松根石崚嶒,健笔凌绝岛。

垂萝飘人衣,盘石坐不扫。

鸣琴声差差,石籁风稍稍。

君看萧散姿,称彼林下老。

遗缣百年内,岚气湿不槁。

陈郎湖海情,得此恨不早。

我生不学画,入眼分丑好。

尝观耆旧传,叹息风流少。

此意君独知,丹青安足道。

(0)
诗词分类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诗人
载湉 支遁 张协 蔡元定 冯延登 杨师道 刘桢 张维屏 皇甫松 刘致 裴度 赵企 张衡 沈彬 郑文宝 孙承宗 谢安 江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