峻岭迢递势倚天,山猿穴处泻飞泉。
倾来银汉千溪润,散作琼花满地圆。
孙楚怡情食入耳,伯淳垂老乐前川。
临流漫说尘缘净,清濯缨丝自豁然。
峻岭迢递势倚天,山猿穴处泻飞泉。
倾来银汉千溪润,散作琼花满地圆。
孙楚怡情食入耳,伯淳垂老乐前川。
临流漫说尘缘净,清濯缨丝自豁然。
这首诗描绘了峻岭与飞泉的壮丽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首句“峻岭迢递势倚天”,开篇即展现出山岭的高耸与辽远,仿佛直插云霄,气势磅礴。接着“山猿穴处泻飞泉”,描绘出山中猿猴栖息于洞穴之中,而泉水从高处奔腾而下,形成壮观的瀑布,生动形象。
“倾来银汉千溪润,散作琼花满地圆”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飞泉比作倾泻而下的银河之水,滋润着千条溪流,又如满地绽放的琼花,既展现了水的丰盈与美丽,也暗示了生命的滋养与繁荣。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孙楚怡情食入耳,伯淳垂老乐前川”则借用了历史人物的故事,孙楚和伯淳,分别代表了古代文人雅士的风范,他们或在山水间寻觅诗意,或在自然美景中寻求心灵的慰藉。这两句诗通过引用典故,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感悟。
最后,“临流漫说尘缘净,清濯缨丝自豁然”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心境变化。在清流旁漫步,谈论着尘世的烦恼,仿佛能洗净心灵的尘埃,让思绪变得清澈。这里的“清濯缨丝”象征着心灵的洗涤,而“自豁然”则表达了诗人内心因自然美景而获得的解脱与开阔。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峻岭、飞泉等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故事的引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心灵净化的追求。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轻丝既难理,细缕竟无织。
烂熳已万条,连绵复一色。
安根不可知,萦心终不测。
所贵能卷舒,伊用蓬生直。
君东我亦西,衔悲涕如霰。
浮云一南北,何由展言宴。
方作异乡人,赠子同心扇。
遥裔发海鸿,连翻出檐燕。
春秋更去来,参差不相见。
去夏予回首,言乃重行行。
今春游派澨,访子犹武城。
暂别年逾半,同归月未盈。
复道中寒食,弥留旷不平。
道术既为务,欢悰苦未并。
及尔沈痾愈,值兹秋序明。
石碛沿江静,沙流绕岸清。
川平看鸟远,水浅见鱼惊。
逝将穷履历,方欲恣逢迎。
何言聚易散,乡棹尔孤征。
我本倦游客,心念似悬旌。
闻离常屑涕,是别尽凄清。
况此忘怀地,相爱犹弟兄。
脉脉留南浦,悠悠返上京。
欲镊星星鬓,因君示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