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闻有洞霄奇,三载京华梦里知。
非藉贤侯为引领,那因小子获追随。
危坡滑滑凭舆上,古洞阴阴秉烛窥。
万壑千岩游未遍,又催归骑向东篱。
平生闻有洞霄奇,三载京华梦里知。
非藉贤侯为引领,那因小子获追随。
危坡滑滑凭舆上,古洞阴阴秉烛窥。
万壑千岩游未遍,又催归骑向东篱。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潘伯虎所作的《大涤洞天留题》,描绘了诗人对洞霄仙境的向往和探访经历。首句“平生闻有洞霄奇”表达了诗人长久以来对洞霄仙境的闻名向往,而“三载京华梦里知”则暗示了他在京城三年的生活并未能亲自一睹其真容,更多是在梦境中想象。
“非藉贤侯为引领”表明诗人此次得以游览洞天,得益于某位贤侯的引荐,显示出他对引路人的感激之情。“那因小子获追随”则谦虚地表示自己并非显赫人物,而是因为机缘巧合得以跟随前往。
“危坡滑滑凭舆上,古洞阴阴秉烛窥”生动描绘了进入洞天的过程,山路险峻,需要乘车而行,洞穴幽深,只能手持蜡烛照亮前行。这两句展现了旅程的艰辛与神秘。
最后两句“万壑千岩游未遍,又催归骑向东篱”表达了诗人虽然尚未游遍洞天的每一处美景,但已感到意犹未尽,不得不返回现实,暗示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留恋和对尘世生活的暂时告别。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个人游历的亲身经历,展现了洞霄仙境的奇特与迷人,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淡淡遗憾。
芙蓉小院秋如海,凉月半空凝素彩。
羊车轧轧过西宫,一失君恩不堪悔。
绿铜古阮鹍弦溜,陶写襟怀三五奏。
血色深红软绣墩,唾花浅碧香罗袖。
先及《关雎》后《麟趾》,雅调雍雍塞人耳。
曲终闲倚太湖峰,惊风掉落棕榈子。
浓妆耀日罗帏晓,鸦髻盘云金凤小。
脂光一面恼人红,长恨海棠娇艳少。
绣被重重覆锦茵,麝脐龙恼香氤氲。
蜀弦新调作莺语,金莲频候羊车尘。
秋风吹散填河鹊,深情竟负良宵约。
化作妖云逐楚王,金鱼空锁重门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