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篱茅舍旧同居,不见冰姿恰岁馀。
别后有谁亲几席,朝来忽喜映阶除。
雪中有酒宜相就,月下无人肯自疏。
端与岁寒长有约,不须青帝更吹嘘。
竹篱茅舍旧同居,不见冰姿恰岁馀。
别后有谁亲几席,朝来忽喜映阶除。
雪中有酒宜相就,月下无人肯自疏。
端与岁寒长有约,不须青帝更吹嘘。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吴芾创作的《和朱世同咏梅》,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情感和哲理。
"竹篱茅舍旧同居,不见冰姿恰岁馀。"
开篇诗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带有几分寂寞的画面。竹篱茅屋是诗人旧时的住所,同居指的是与梅花相伴。但现在,这份平淡如水的生活已经不再,而那冰清玉洁的梅花也已不见,岁月流转,一去不复返。
"别后有谁亲几席,朝来忽喜映阶除。"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和自然美景的珍视。在离别之后,有谁能与之共度时光?而清晨之际,阳光透过枝头,照在阶前,带来一份不期而遇的喜悦。
"雪中有酒宜相就,月下无人肯自疏。"
这里写的是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在雪花纷飞之中,有美酒可以相聚,而在皎洁的月光下,却找不到愿意与之亲近的人。这两句传达了一种独自享受美好的情怀,同时也流露出对人间难得的真挚情谊的感慨。
"端与岁寒长有约,不须青帝更吹嘘。"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梅花不变的情操和坚守自我的态度。梅花与严冬同在,是一份长久的约定,而这份美好,不需要天神的吹嘘,也不用他人的赞誉。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的咏叹,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坚守和独特的情感世界。它既是对自然之美的颂歌,也是对个人情操的自我肯定。
北望戏马台,荆榛满中路。
英气一何多,怀古渺难泝。
山河腥日月,虎豹沐雨露。
累累楚猴冠,异哉天所赋。
岂无济川才,淹留秋又莫。
清风从何来,洒洒定吾故。
赠我金琅玕,凿落双鱼素。
佳菊何青青,寂寞篱之东。
濁醪二三友,一醉涵鸿濛。
缅怀陶靖节,迈迈无遗踪。
谁知千载下,谱入处士宗。
我生亦已晚,百拙劳化工。
上无学古心,下无适俗容。
聊自乐其乐,君子固有穷。
博物君子识览精,包罗错综能成文。
夫何吴兴载庆豫,慨然谱竹拟诸形。
非草非木言甚決,品类繁夥难尽说。
九江五岭多逸遗,维此方君更无别。
隐彩韬名志行坚,万里临邛族最寒。
文饶携来甘露寺,声价压倒万琅玕。
眼节须牙如积累,四面楚歌对出莫与比。
不有芝田纪录详,后世莫知深可耻。
我闻此说亦相仍,未尝亲得见觚稜。
江东使者返行部,招徠节士番中分。
个个折旋皆中矩,什什来归敬岩所。
有匪良朋保岁寒,凛然如对齐充父。
后山居士知其然,心事曾将诗句传。
老来不复人间事,寄语山翁莫削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