彤云黯黯暮天寒,半卷珠帘未欲眠。
独坐小窗无伴侣,可怜霜月向人圆。
彤云黯黯暮天寒,半卷珠帘未欲眠。
独坐小窗无伴侣,可怜霜月向人圆。
这首《霜夜》由宋代女诗人朱淑真所作,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凄美画面。
首句“彤云黯黯暮天寒”,以“彤云”点明了天气的阴沉与寒冷,暗喻着深秋时节的萧瑟氛围。“黯黯”二字,不仅描绘了云层的厚重,也渲染出一种压抑的情绪。紧接着,“暮天寒”三字直抒胸臆,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寒冷而寂静的夜晚。
次句“半卷珠帘未欲眠”,通过主人公的动作——半卷珠帘,展现了一种既想逃避又难以入眠的心理状态。这不仅是对主人公内心情感的细腻刻画,也是对深秋夜晚孤独感的深刻体现。未欲眠,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纷扰和对宁静夜晚的渴望,却又难以真正释怀。
第三句“独坐小窗无伴侣”,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夜晚,主人公独自一人坐在小窗前,没有伴侣相伴,更显出其孤独与寂寞。这一句通过“独坐”和“无伴侣”的描述,将人物的情感推向高潮,让读者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空虚和渴望被理解的情感。
最后一句“可怜霜月向人圆”,以“霜月”为意象,不仅描绘了月光如霜般清冷,还寄托了主人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然而,“向人圆”却在“圆”字上做文章,暗示了尽管月圆人不圆的遗憾,表达了主人公对团圆与和谐生活的深深渴望,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无奈与哀愁。
整体而言,《霜夜》通过对深秋夜晚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主人公内心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诗人对于孤独、寂寞、渴望与遗憾的复杂情感体验,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