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藏木榔栗,等闲乱拈出。
不是不惜手,山家无固必。
点山山动摇,搅水水波溢。
忽然把定时,事事执法律。
要横不得横,要屈不得屈。
华藏木榔栗,等闲乱拈出。
不是不惜手,山家无固必。
点山山动摇,搅水水波溢。
忽然把定时,事事执法律。
要横不得横,要屈不得屈。
这首宋代释楚文的《偈》,以生动的比喻和寓言手法,展现了佛法中的深刻哲理。诗中运用了自然界的元素,如树木、山、水等,来象征人生的种种境遇与修行的过程。
“华藏木榔栗,等闲乱拈出。” 开篇以“华藏”(佛教术语,指佛土世界)中的木榔栗为喻,暗示佛法的深奥与普遍性,即便是在日常生活中随意的一举一动,都可能触及到佛法的精髓。
“不是不惜手,山家无固必。” 这两句强调了在修行过程中,不应因害怕困难或挑战而退缩,山家(这里借指修行者的生活环境)的规律并非固定不变,需要灵活应对。
“点山山动摇,搅水水波溢。” 通过“点山”使山摇动,“搅水”使水波溢出的描述,形象地表达了修行的力量可以影响周围环境,甚至改变现状,强调了个人修为对周遭的影响。
“忽然把定时,事事执法律。” 这里提到“定时”和“执法律”,意味着在特定时刻或情境下,应遵循一定的规则或原则,但又不被其束缚,体现了佛法中“中道”的思想——既不极端放纵,也不过分拘泥。
“要横不得横,要屈不得屈。” 最后两句总结,无论面对何种情况,都不应盲目强硬或妥协,而应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智慧,灵活应对,达到内心的平衡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偈》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佛教的教义,鼓励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法,以智慧和慈悲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