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房迁雨榻,枕席籍盆罂。
似向东林宿,莲花滴漏声。
云房迁雨榻,枕席籍盆罂。
似向东林宿,莲花滴漏声。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华亭寺住宿的情景。他身处云雾缭绕的房间,床榻之上仿佛被雨水润湿,枕席间甚至放置着盆罂来盛接点滴之水。诗人将此境况比作在东林寺过夜,耳边传来的是莲花滴水般的漏壶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静谧的禅意。
"云房迁雨榻"形象地写出环境的湿润与清幽,"枕席籍盆罂"则显出生活简朴而诗意。"似向东林宿"暗含出对佛家生活的向往,"莲花滴漏声"则寓言了禅定中的时光流转。最后一句"枝上鸟也似惜馀春"以鸟鸣声衬托出春天即将消逝,诗人借鸟儿的鸣叫表达了对春光的留恋和对生命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展现了诗人深夜在华亭寺的独特体验,流露出淡淡的离愁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才过黄花雨。问长堤、依依万柳,未春何絮。
一目河山银幻出,惊诧夜光流注。
巍观矗、玉为云柱。
风卷寒芦迷过雁,渺沧波、莫认沙鸥羽。
千万蝶,空中舞。霸桥寂寞前溪暮。
耸诗肩、霜裘拥貉,月毫挥兔。
记得梅奴曾索笑,解佩如逢交甫。
今孤垒、寒烟深处。
休说鹅池平蔡事,庆新年、一稔欢相语。
持大白,勿虚度。
壮志小鹏背,万里欲乘风。
马瘏裘敝,老来无复旧游重。
楚尾吴头蜀口,三十载间陈迹,衮衮水之东。
休说射雕手,且学钓鱼翁。奚为者,聊尔耳,此山中。
壶觞自引,不妨换羽与移宫。
蓬矢桑弧何事,朝菌大椿皆分,识破色俱空。
掬润弄明月,长啸倚青松。
问讯中秋月,瞥见一眉弯。
婆娑桂影,今年又向桂林看。
蓬矢桑弧初度,罗带玉簪旧识,俯仰十年间。
记得老坡语,颓景薄西山。碧虚人,应笑我,已苍颜。
岁寒耿耿,不改惟有寸心丹。
目断风涛万里,梦绕烟霞一壑,老矣甚时闲。
不愿酒泉郡,愿入玉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