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籍念无补,先庐获归休。
所忻三载间,暇日从公游。
城中十亩园,颇复依清流。
渺渺送归雁,翩翩下轻鸥。
驾言欲南骛,踟蹰眷林丘。
况且远晤言,公唱孰与酬。
祖席近佳日,呼客仍我俦。
相与千载思,谁复念此不。
新诗更纡馀,用以宽离忧。
它年南阜约,剥啄时相求。
通籍念无补,先庐获归休。
所忻三载间,暇日从公游。
城中十亩园,颇复依清流。
渺渺送归雁,翩翩下轻鸥。
驾言欲南骛,踟蹰眷林丘。
况且远晤言,公唱孰与酬。
祖席近佳日,呼客仍我俦。
相与千载思,谁复念此不。
新诗更纡馀,用以宽离忧。
它年南阜约,剥啄时相求。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张栻的作品,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不舍离别之情。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寄托。
“通籍念无补,先庐获归休。”开篇即点明了主人公对于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以及对平静生活的向往。这里的“通籍”指的是官方记录,意味着仕途上的成就,而“先庐”则是家乡之意,表达了一种归隐田园的愿望。
“所忻三载间,暇日从公游。”接下来,诗人提及了与友人的相处时光,以及在闲暇之日共同游历的美好回忆。这里的“三载”即三年时间,“从公游”则强调了友情的重要性。
“城中十亩园,颇复依清流。”诗人接着描绘了一座拥有十亩园地的宁静居所,这里有清澈的溪水环绕,形成一片世外桃源之感。这样的景致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反映了诗人内心对于平和生活的向往。
“渺渺送归雁,翩翩下轻鸥。”在这种环境中,诗人观察到天鹅绒飞而去,轻盈的鸥鸟降落水面,这些形象都营造出一种动感与静谧交织的氛围。
“驾言欲南骛,踟蹰眷林丘。”接下来的几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远行和探寻自然之美的渴望。这里的“南骛”可能是指向更远的地方旅行,而“踟蹰”则形容行动迟缓,带有一种不舍与眷恋。
“况且远晤言,公唱孰与酬。”诗人在此提及了与朋友之间的情谊和互动,通过音乐的形式来表达彼此的心声。这里的“孰与”是古语,即“谁与”的意思,询问与谁共度美好时光。
“祖席近佳日,呼客仍我俦。”诗人希望在将来的良辰美景中,与朋友们再次聚首。这一句强调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相与千载思,谁复念此不。”这一句则表达了一种超越时间限制的深切情感,诗人相信这种友谊将会被世代传唱,永远不被遗忘。
“新诗更纡馀,用以宽离忧。”最后,诗人提及了通过创作新诗来缓解离别之愁。这一句既是对自己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友谊深度的一种肯定。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珍视人间真挚情谊的高远境界。
少年漂泊马光禄,末路骞腾朱会稽。
儒术远追齐稷下,文词近比汉京西。
平生碑版无容继,此日铭诗谁为题。
试数庐陵门下士,十年零落晓星低。
颜阖古有道,躬耕自衣食。
区区鲁小邦,不足隐明德。
轺车来我门,聘币继金璧。
出门应使者,耕稼不谋国。
但疑误将命,非敢惮行役。
使者反锡命,户庭空履迹。
薄俗徇世荣,截趾履之适。
所重易所轻,隋珠弹飞翼。
伊人畏照影,独往就阴息。
鼎俎荐忠贤,谁能死燔炙。
念彼藏衣冠,安知获尧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