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漂泊马光禄,末路骞腾朱会稽。
儒术远追齐稷下,文词近比汉京西。
平生碑版无容继,此日铭诗谁为题。
试数庐陵门下士,十年零落晓星低。
少年漂泊马光禄,末路骞腾朱会稽。
儒术远追齐稷下,文词近比汉京西。
平生碑版无容继,此日铭诗谁为题。
试数庐陵门下士,十年零落晓星低。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为曾子固舍人所作的挽词,表达了对故友才华横溢却命运坎坷的感慨。首句“少年漂泊马光禄”,以马光禄的生涯暗喻曾子固早年的艰辛,暗示其年轻时即已四处奔波。次句“末路骞腾朱会稽”进一步描绘曾子固晚年的境遇,用“骞腾”形容其在困境中仍有所奋起,但“朱会稽”可能指其晚年流寓之地。
“儒术远追齐稷下,文词近比汉京西”两句高度评价曾子固的学术造诣,将他与古代儒家学派的杰出人物如齐国稷下游士相比,以及他的文学才华堪比汉代京城的文人。然而,“平生碑版无容继”则表达出对曾子固身后无人能继承其事业的遗憾,反映出对后继无人的哀叹。
最后,“此日铭诗谁为题”直接点明挽诗的主题,诗人自问谁能为这位故人撰写墓志铭,流露出对曾子固去世的悲痛和对他的深深怀念。结尾“试数庐陵门下士,十年零落晓星低”以庐陵门下士的凋零和破晓时分低垂的晓星,形象地描绘了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表达了对曾子固身后凄凉景象的描绘。
整体来看,苏辙的这首挽词情感深沉,既赞美了曾子固的才学,又寄托了对故人的哀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我昔游楚湘,登高岳麓边。
红颜映绿水,青娥在楼船。
笑掷黄金杯,醽醁来如泉。
纤纤弄花枝,令姿相比妍。
娇歌飏轻飙,长裾舞翩翩。
我醉浑欲颓,唫肩倚群仙。
青衿同游生,况复美少年。
白眼一粟馀,其气凌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