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耶城中无垢师,丈室仅似蜗牛庐。
三万二千师子坐,同时容纳无赢馀。
圆通境界不思议,一颗玄入随卷舒。
先生从来道眼具,深入不二离圈模。
粟庵宴坐观万法,不以诞幻惊群愚。
炯如白月挂圆碧,千江分影冰轮孤。
乃知芥子纳须弥,妙用岂以常形拘。
惜哉山人空索价,不悟心藏万卷书。
毗耶城中无垢师,丈室仅似蜗牛庐。
三万二千师子坐,同时容纳无赢馀。
圆通境界不思议,一颗玄入随卷舒。
先生从来道眼具,深入不二离圈模。
粟庵宴坐观万法,不以诞幻惊群愚。
炯如白月挂圆碧,千江分影冰轮孤。
乃知芥子纳须弥,妙用岂以常形拘。
惜哉山人空索价,不悟心藏万卷书。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刘才邵所作,名为《题段成之粟庵》。诗中描绘了一位名为无垢师的僧侣,居住在毗耶城中的小屋内,屋虽小却能容纳三千二百个师子坐,象征着其深厚的佛法修为与包容万物的心境。接着,诗人赞美无垢师的道眼深邃,能够洞察不二法门,不被世间常形所拘束。
进一步地,诗人通过“粟庵宴坐观万法”描绘了无垢师在小庵中静坐,观察世间万象,却不为世间的虚幻所动摇,显示了其超脱世俗的智慧。接着,诗人以“炯如白月挂圆碧,千江分影冰轮孤”来比喻无垢师的智慧如同明月般清澈明亮,无论在何处都能照见真理,犹如千江之水,各自映出月亮的影像,但又各自独立,象征着无垢师的智慧既普遍又独特。
最后,诗人提到无垢师的智慧如同芥子能纳须弥,意指其智慧深广,能够包容一切,却又不被形式所限制。然而,诗人也表达了对无垢师未能领悟内心深处藏有万卷书的智慧的遗憾,暗示了真正的智慧不仅在于外在的学识,更在于内心的觉醒和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无垢师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佛教中关于智慧、修行与觉悟的深刻哲理,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高深佛法的敬仰与追求。
春殿宵寒捧赐醪,东皇时降雨如膏。
人间乐岁占麰麦,天上恩波醉碧桃。
度苑暗闻仙漏转,拂帘初识御香高。
恭承示谕皇情重,此夕千年岂易遭。
人间此夕逢三五,皓魄堂空初过午。
玉宇琼楼景色佳,谁道吾皇心独苦。
皇心独苦兮应柰何,对景伤情兮念慈母。
慈母当年复且顾,仙升一旦如乖仵。
节值中秋可啸歌,黤然昨夜生阴雨。
我皇感此重怆悽,欲捧瑶觞共谁语。
彷佛如瞻天上容,徘徊尚忆生前语,大孝吾皇真圣子。
圣子悬悬望母归,凤辇龙舆日几归。
直驾红云谒紫清,紫清阊阖九门通。
玉几声音非杳冥,恍然慈训时时聆。
秋光春色有代换,圣情痛慕还无终。
长歌特制名思母,至言历历流心腑。
绚目昭回天地文,仁民致治本亲亲。
皇风帝德过尧舜,臣拜稽首歌圣人。
《恭和圣制中秋思母歌》【明·严嵩】人间此夕逢三五,皓魄堂空初过午。玉宇琼楼景色佳,谁道吾皇心独苦。皇心独苦兮应柰何,对景伤情兮念慈母。慈母当年复且顾,仙升一旦如乖仵。节值中秋可啸歌,黤然昨夜生阴雨。我皇感此重怆悽,欲捧瑶觞共谁语。彷佛如瞻天上容,徘徊尚忆生前语,大孝吾皇真圣子。圣子悬悬望母归,凤辇龙舆日几归。直驾红云谒紫清,紫清阊阖九门通。玉几声音非杳冥,恍然慈训时时聆。秋光春色有代换,圣情痛慕还无终。长歌特制名思母,至言历历流心腑。绚目昭回天地文,仁民致治本亲亲。皇风帝德过尧舜,臣拜稽首歌圣人。
https://shici.929r.com/shici/jK2wua29g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