跏趺真作坐禅僧,不学窗间故纸蝇。
湛若琉璃含宝月,此中无减亦无增。
跏趺真作坐禅僧,不学窗间故纸蝇。
湛若琉璃含宝月,此中无减亦无增。
这首诗以“跏趺”开篇,形象地描绘了一位坐禅僧的形象,他盘腿而坐,仿佛真正进入了禅定的状态,与“不学窗间故纸蝇”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禅定者的心境与世俗的忙碌形成鲜明反差。接着,“湛若琉璃含宝月”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禅定者的心境比作清澈的琉璃中含着明亮的宝月,寓意内心的纯净与清明。最后,“此中无减亦无增”则表达了禅定者在内心世界中的状态,即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内心都保持平静,既没有减少也没有增加,体现了禅宗追求的“空”与“静”的境界。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禅定者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澄明。
老来书兴独未忘,颇得薛老同徜徉。
天下有识推鉴定,龙宫无术疗膏肓。
淮风吹戟稀讼牒,典客闭阁闲壶浆。
吟树对山风景聚,墨池濯砚龟鱼藏。
珠台宝气每贯日,月观桂实时飘香。
银淮烛天限织女,烟海括地生灵光。
俊儿乃是翰墨侣,侠竹不使舆卫将。
象管钿轴映瑞锦,玉鳞棐几铺云肪。
依依烟华动勃郁,矫矫龙蛇起混茫。
持此以为风月伴,四时之乐乐未央。
部刺不纠翰墨病,圣恩养在林泉乡。
风沙涨天乌帽客,胡不东来从北荒。
气就蛇须角,暌通豕负涂。
解衣同俗裸,酌水合狂夫。
探社新铭禹,经韶旧吊虞。
据鞍休示壮,寡要悔为儒。
为吊忠游楚,因崇让过虞。
要离葬终近,严子钓行须。
御晏妻知辱,歆膺客自愚。
诚修日难掩,醯在蚋还趋。
和寡方声越,知稀觉道腴。
命齐都将相,义拙落江湖。
南梦应随雁,西风却背鲈。
弓旌今正歇,多少定同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