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遣名山护紫虚,芝泥曾到使臣车。
石幢隐见宫中线,碧瓦参差帝者居。
封禅有书非汉畤,榔梅何地不秦馀。
未须泛海寻灵药,水落花开自起予。
天遣名山护紫虚,芝泥曾到使臣车。
石幢隐见宫中线,碧瓦参差帝者居。
封禅有书非汉畤,榔梅何地不秦馀。
未须泛海寻灵药,水落花开自起予。
这首诗描绘了白岳太素宫的壮丽景象与历史底蕴。首句“天遣名山护紫虚”以神话般的笔触开篇,赋予白岳山以神圣的守护者形象,暗示其非凡的地位。接着,“芝泥曾到使臣车”一句,通过传说中的仙物芝草与使者车辆的关联,进一步强调了此地的神秘与尊贵。
“石幢隐见宫中线,碧瓦参差帝者居”两句,运用细腻的描绘手法,展现了宫宇的建筑特色与历史气息。石幢在云雾中时隐时现,碧瓦错落有致,仿佛诉说着帝王曾经的辉煌与居住的痕迹。
“封禅有书非汉畤,榔梅何地不秦馀”则将话题转向历史,通过对比汉畤与秦地的封禅遗迹,表达了对古代文明的追思与感慨。封禅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重要仪式,这里暗含着对白岳太素宫独特地位的肯定,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思考。
最后,“未须泛海寻灵药,水落花开自起予”以自然界的景象作为结语,既是对前文描述的一种呼应,也蕴含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感悟。水落花自开,寓意着自然界的循环与生命的自我更新,鼓励人们不必追求虚幻的灵药,而是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白岳太素宫的景物描写和历史文化的探讨,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历史感以及生活哲理的独特见解,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