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去何时归,山中春草夕。
莫将白云庐,不及红尘陌。
君去何时归,山中春草夕。
莫将白云庐,不及红尘陌。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山中》。诗中以“君去何时归,山中春草夕”开篇,描绘了一幅山中春日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思念与对归期的期盼。接着,“莫将白云庐,不及红尘陌”两句,通过对比山中的隐居生活与世俗的尘世生活,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清新,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桂林山深昼啼鹬,一春三见红日出。
鸣雷达曙雨浪浪,洪潦平阶仍入室。
江间浪涌蛟螭翻,鲤鱼安得窥龙门。
渡头行子立惆怅,徒系扁舟不可上。
美人只在水一方,百溯千回道转长。
雨中空见枇杷落,飞尽杨花更断肠。
山南碧坡春草香,山下合流春水长。
杨柳风前气萧爽,原是田家出牧场。
牧儿放牛依水草,坐石眠云情自好。
偷閒学得弄山禽,夕阳在山牛亦饱。
隔崦茅檐旧世居,朝出烟村暮返闾。
牛尾何须缚田火,牛角何曾挂汉书。
蓑衣箬笠红尘表,万事忘机心不扰。
明日公田布谷催,一犁耕趁南村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