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碧坡春草香,山下合流春水长。
杨柳风前气萧爽,原是田家出牧场。
牧儿放牛依水草,坐石眠云情自好。
偷閒学得弄山禽,夕阳在山牛亦饱。
隔崦茅檐旧世居,朝出烟村暮返闾。
牛尾何须缚田火,牛角何曾挂汉书。
蓑衣箬笠红尘表,万事忘机心不扰。
明日公田布谷催,一犁耕趁南村晓。
山南碧坡春草香,山下合流春水长。
杨柳风前气萧爽,原是田家出牧场。
牧儿放牛依水草,坐石眠云情自好。
偷閒学得弄山禽,夕阳在山牛亦饱。
隔崦茅檐旧世居,朝出烟村暮返闾。
牛尾何须缚田火,牛角何曾挂汉书。
蓑衣箬笠红尘表,万事忘机心不扰。
明日公田布谷催,一犁耕趁南村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田园牧歌景象。首句“山南碧坡春草香”,以清新之笔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山景,绿意盎然,草香扑鼻,为全诗奠定了温馨和谐的基调。
接着,“山下合流春水长”一句,将视线从山间转向山下的水流,春水潺潺,与山色相映成趣,展现了大自然的灵动与和谐。随后,“杨柳风前气萧爽”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气息,轻柔的春风拂过杨柳,带来一丝丝凉爽,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
“原是田家出牧场”点明了此地不仅是自然风光的展现,更是农耕生活的背景,为后续的牧羊场景铺垫。接下来的几句话,通过“牧儿放牛依水草,坐石眠云情自好”描绘了一个悠闲自在的牧童形象,他与自然和谐共处,享受着放牧的乐趣,展现出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偷闲学得弄山禽,夕阳在山牛亦饱”则通过牧童与山中鸟儿的互动,以及夕阳西下、牛儿吃饱的画面,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生动性,同时也暗示了一天劳作后的满足感。
最后,“隔崦茅檐旧世居,朝出烟村暮返闾”描绘了牧童居住的简朴生活,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而“牛尾何须缚田火,牛角何曾挂汉书”两句,则通过对比,强调了牧童生活的质朴与自由,没有繁重的农事负担,也没有功名利禄的牵绊。
“蓑衣箬笠红尘表,万事忘机心不扰”则通过牧童的装束和心境,表达了对尘世的超脱,以及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最后一句“明日公田布谷催,一犁耕趁南村晓”则以布谷鸟的叫声预示着新的一天开始,农事即将忙碌起来,但在这之前,牧童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宁静时光。
整首诗通过对牧羊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代田园生活的美好与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昌平官道傍,卧碑何壮伟。
有唐营府督,怀圭姓朱氏。
卢龙昔强藩,巨孽所根柢。
尔胤泚与滔,逆气粤有始。
眈眈元相国,肆笔方述纪。
宁知两月后,口袜不贷尔。
千载托斯人,遗臭同一轨。
荒坟莽芜迹,石兽相攫倚。
双螭已插地,文字未残毁。
徒令行路者,唶唶嗟僭侈。
圣贤树功德,金石无溢美。
末世乃济奸,事定有公是。
奈何极穹崇,来者纷未已。
留此惩不忠,并以愧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