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阁阚危湍,结搆历机巧。
昨闻灵谷胜,还兹足幽讨。
倒影射虚牖,照我颜色好。
远翠凝不流,江光白如扫。
清梵飘天风,奇岩寄瑶草。
遐忆羲皇人,悠然此怀抱。
高阁阚危湍,结搆历机巧。
昨闻灵谷胜,还兹足幽讨。
倒影射虚牖,照我颜色好。
远翠凝不流,江光白如扫。
清梵飘天风,奇岩寄瑶草。
遐忆羲皇人,悠然此怀抱。
这首诗描绘了弘济寺观音阁的壮丽景色与诗人内心的宁静感受。首句“高阁阚危湍”以“阚”字生动地展现了观音阁矗立于险峻水流之上的雄伟气势,暗示了建筑的巧妙设计与选址的精妙。接着,“结搆历机巧”赞美了建筑师的匠心独运,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每一砖一瓦背后蕴含的智慧与努力。
“昨闻灵谷胜,还兹足幽讨”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灵谷美景的向往与此次探访的满足感,暗示了旅程的愉悦与发现之美。接下来的“倒影射虚牖,照我颜色好”描绘了观音阁内光线透过窗户,将倒影投射在室内的景象,不仅增添了空间的层次感,也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喜悦。
“远翠凝不流,江光白如扫”则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远处山色的静谧与江面的清澈,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氛围。而“清梵飘天风,奇岩寄瑶草”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祥和与自然的和谐,清脆的梵音随风飘荡,奇岩上生长着珍贵的瑶草,象征着精神与物质世界的完美结合。
最后,“遐忆羲皇人,悠然此怀抱”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圣贤生活的向往,以及在此刻内心达到的自由与宁静状态。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观音阁及其周围环境的美丽与诗人的深刻感悟,是一幅融合自然景观与心灵体验的诗意画卷。
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
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
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
往燕无遗影,来雁有馀声。
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
尘爵耻虚壘,寒华徒自荣;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
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
伊余云遘,在长忘同。
笑言未久,逝焉西东。
遥遥三湘,滔滔九江。
山川阻远,行李时通。
何以写心,此贻话言。
进篑虽微,终焉为山。
敬哉离人,临路凄然。
款襟或辽,音问其先。
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
诗书敦夙好,园林无世情。
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
叩栧新秋月,临流别友生。
凉风起将夕,夜景湛虚明。
昭昭天宇阔,皛皛川上平。
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
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
投冠旋旧墟,不为好爵萦。
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
贫居依稼穑,戮力东林隈。
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
司田眷有秋,寄声与我谐。
饥者欢初饱,束带候鸣鸡。
扬楫越平湖,汎随清壑回。
郁郁荒山里,猿声闲且哀。
悲风爱静夜,林鸟喜晨开。
曰余作此来,三四星火颓。
姿年逝已老,其事未云乖。
遥谢荷蓧翁,聊得从君栖。
朝日乐相乐,酣饮不知醉。
悲弦激新声,长笛吹清气。
弦歌感人肠,四坐皆欢悦。
寥寥高堂上,凉风入我室。
持满如不盈,有德者能卒。
君子多苦心,所愁不但一。
慊慊下白屋,吐握不可失。
众宾饱满归,主人苦不悉。
比翼翔云汉,罗者安所羁?
冲静得自然,荣华何足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