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光湛不流,嵌窦亦潜注。
倚杖忽淙琤,竹深无觅处。
湖光湛不流,嵌窦亦潜注。
倚杖忽淙琤,竹深无觅处。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山水画卷。诗人朱熹以“湖光湛不流,嵌窦亦潜注”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的湖面与深邃的山洞之中,湖水清澈见底,却仿佛停滞不动,山洞深处的水流也悄悄注入其中,形成一种静中有动的和谐之美。
接着,“倚杖忽淙琤,竹深无觅处”两句,诗人通过自己的动作——倚杖探寻,引出了一种意外的声响——淙琤,这声音来自于竹林深处,却又难以寻觅,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探索的乐趣。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追求。
朱明变寒节,曜灵赫南驰。
端居念初服,感激悲慈帏。
春晖奄遒尽,谁为游子衣。
岂不荷重纩,后时非所宜。
君子见存恤,缟纻贻赠之。
素质飏白雪,纤理莹文漪。
裁缝被弱体,济济生光仪。
逝将表明惠,永歌无斁诗。
达士布高位,幽人在中林。
贵贱有定命,聊用得吾心。
方宅五亩馀,灌木郁萧森。
浮阳映密叶,清云散庭阴。
回风激兰薄,馀芳袭我襟。
虽无丝竹清,嘤鸣怀好音。
残帙不停披,旨酒恒独斟。
独斟忽复醉,时时吐高吟。
幸无异患侵,自适非陆沉。
知分理攸宜,谁谓倦华簪。
晨登黄鹄岭,引望陵阳岑。
陵阳渺天末,何由见所钦。
自昔携手时,萧散大江浔。
出言谐鼓瑟,中孚利断金。
一朝分袂来,寒暑三四侵。
翰飞薄远霄,鳞泳循清潭。
高深旷不接,隔我浮与沉。
堂中侍愉色,膝下俨缨簪。
禄养崇甘肥,欢乐日骎骎。
久要焉独忘,一往无遗音。
尚希保眉寿,以慰饥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