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小至三诗呈景回制干并简同官·其一》
《小至三诗呈景回制干并简同官·其一》全文
宋 / 吴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六十三馀七十翁,颇从静里得些工。

阴阳理向尘尘见,天地心于物物同。

荔挺生来元不死,葭灰塞处自能通。

古今宇宙浑如此,康节何烦企下风。

(0)
翻译
六十三岁的老翁,从宁静中获得了一些技艺。
在万物中洞察阴阳之理,天地之心对万事万物都一样公正无私。
荔枝树生命力顽强,本就永不死亡,芦苇灰烬堵塞之处也能自行疏通。
古往今来的宇宙法则始终如一,像程颐这样的哲人何必去仰望他人。
注释
六十三:指年龄。
翁:老人。
静:宁静。
工:技艺。
阴阳理:宇宙的阴阳法则。
尘尘见:在每一件事物中体现。
天地心:天地的公正之心。
物物同:对待万物一视同仁。
荔挺:荔树枝干。
元:本来。
不死:生命力顽强。
葭灰:芦苇灰烬。
塞处:堵塞之处。
自能通:能自我疏通。
古今宇宙:古今的宇宙法则。
浑如此:始终如一。
康节:程颐,北宋哲学家。
企下风:仰望他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吴潜的作品,名为《小至三诗呈景回制干并简同官(其一)》。诗人在此通过对自然界阴阳变化和万物生长的观察,表达了自己对于宇宙本原和生命哲学的洞见。

“六十三馀七十翁,颇从静里得些工。”这里诗人自称已是年逾古稀之人,但仍在寂静中学习,获得了一定的成就。这反映了诗人的谦虚态度和对知识的渴望。

“阴阳理向尘尘见,天地心于物物同。”这一句表达了自然界阴阳变化的规律,以及万物之间内在联系的哲思。这里的“阴阳”指的是宇宙间对立统一的两种基本力量,而“天地心”则象征着自然界的本质与万物共通的精神。

“荔挺生来元不死,葭灰塞处自能通。”这句诗描绘了植物(以荔枝为例)即使在不利条件下也能顽强生长的生命力。这也是对人世间坚韧不拔精神的一种颂扬。

“古今宇宙浑如此,康节何烦企下风。”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界的永恒规律,得出了一个结论:无需过分追求外在功名,只要顺应天地之道,便能达到内心的平和。这里的“康节”指的是内心的安宁与节制,“企下风”则意味着不必急于求成,不必追逐世俗的浮华。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深刻的观察,以及对生命和宇宙本原的哲学思考。通过这些思考,诗人传达了一种顺应自然、内心平和的人生态度。

作者介绍

吴潜
朝代:元

猜你喜欢

水亭落成次韵酬和谭别驾

绿阴清昼水云居,百尺林塘一鉴虚。

山远直将天作画,溪深休道食无鱼。

江光潋滟春潮长,树色参差径路纡。

初学灌园新雨足,邵平瓜地更何如。

(0)

吊谭省吾

地下修文笔影寒,忆君离索夜漫漫。

愁来忍听山阳笛,梦觉虚弹贡禹冠。

伏枥未忘千里志,长生安得九还丹。

何年挂剑坟头树,肠断西风夕照残。

(0)

清夜吟用韵书感

拊髀嗟时事,风高晓漏迟。

长悬千载虑,岂为一家私。

乌鹊云中渡,明星月后随。

江湖心欲折,新白几茎髭。

(0)

和移石床近莲花

风从天上起,吹送野亭香。

竹外红云岛,溪头白玉床。

流霞开艳景,明月助清光。

斗酒逢君醉,宁论世路忙。

(0)

元夕连雨苦寒

雨暗银灯灿,重檐溜未乾。

那堪风飒飒,况复夜漫漫。

香散屠苏酒,寒深苜蓿盘。

却惭朱履客,愁杀踏青难。

(0)

答西庄和卢方伯

乍入江城晚,秋光能几时。

竹高霜后节,花发岁寒枝。

古砌添新藓,苍藤绕旧篱。

菜根如有待,长向雨中滋。

(0)
诗词分类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诗人
毛纪 卢多逊 朱穆 黎庶昌 陈宜中 石安民 韩滉 林藻 徐世隆 廖燕 袁郊 刘燕哥 薛元超 耶律履 何执中 王徽之 蔡世远 萧瑟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