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浪张灯何处船,客边风雨夜如年。
行人自有明朝路,莫遣阴晴不属天。
高浪张灯何处船,客边风雨夜如年。
行人自有明朝路,莫遣阴晴不属天。
这首诗名为《雨中偶得》,是明代文人陈献章所作。诗人通过描绘夜晚在风雨中的孤独行船景象,表达了旅途中的孤寂与对未知明天的期待。"高浪张灯何处船"一句,写出了船只在风雨中摇曳,灯火微弱,不知驶向何方的画面,营造出一种迷茫和不安的气氛。"客边风雨夜如年"进一步强调了诗人身处异乡,风雨交加的夜晚漫长而难耐,如同度过一个又一个无尽的年头。
然而,诗人并未沉溺于困境,而是展现出坚韧与豁达:"行人自有明朝路,莫遣阴晴不属天。"他告诉自己,尽管当前处境艰难,但人生总有明天,未来的路还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必过于忧虑天气阴晴的变化,因为那是自然规律,非人力所能左右。这句诗体现了诗人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以及对命运的自我掌控意识。
衰老贪春,春又老、尊罍交溢。
凝目处、清漪拍岸,四山堆碧。
白也论文情最厚,维摩示病心难觅。
到盘洲、车骑太匆匆,觞浮一。
春再见,官期毕。
归路近,长安日。
奉清时明诏,迭回更出。
上殿风霜生颊齿,元龟献替图无逸。
记而今、杖策过溪桥,留行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