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法华台》
《登法华台》全文
宋 / 张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山间景物转流年,台上风光处处传。

放目便应云梦小,凭栏平挹祝融巅。

忽寻故国占天际,谁看孤舟系岸边。

百感还将山下去,肯同槁木堕深禅。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dēnghuátái
sòng / zhāngshì

shānjiānjǐngzhuǎnliúniántáishàngfēngguāngchùchùchuán

fàng便biànyìngyúnmèngxiǎopínglánpíngzhùróngdiān

xúnguózhàntiānshuíkànzhōuànbiān

bǎigǎnháijiāngshānxiàkěntónggǎoduòshēnchán

注释
山间:山中的。
景物:景色。
转流年:不断变换。
台上:台上的。
风光:美景。
放目:放眼望去。
云梦:云梦泽(古代湖泊名)。
小:渺小。
凭栏:倚着栏杆。
祝融巅:祝融峰(传说中的火神山峰)。
故国:故乡。
占天际:占据天边。
孤舟:孤独的小船。
岸边:岸边。
百感:满腹感慨。
山下去:随山风飘下。
槁木:枯木。
深禅:深深的禅定。
翻译
山中的景色不断变换,台上美景四处流传。
放眼望去,仿佛整个云梦都变得渺小,倚着栏杆,心向祝融峰巅延伸。
忽然想起故乡,它占据着天边的视野,谁会留意那孤独的小船停靠在岸边。
满腹感慨随山风飘下,我怎能像枯木般陷入深深的禅定之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法华台所见景物和内心感受。"山间景物转流年,台上风光处处传"表达了自然景观随时间流转而变化,站在高台上的诗人能够将这一切尽收眼底。"放目便应云梦小,凭栏平挹祝融巅"则是说目光所及之处仿佛能触摸到云端,靠在栏杆上,心灵得以飞扬至远方。

诗人情感深厚,故乡之思涌上心头,"忽寻故国占天际"表达了这种对家国的无限眷恋。然而现实中自己可能只是一个孤独的旅者,"谁看孤舟系岸边"反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孤独感。

最后两句"百感还将山下去,肯同槁木堕深禅"则是说诗人将自己的各种情感都寄托于大自然之中,与山林为伴,愿意像古树一样静默沉思,达到一种超然物外的禅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怀和高远的志趣。

作者介绍
张栻

张栻
朝代:宋   号:南轩   籍贯: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   生辰: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

张栻(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夫,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人,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猜你喜欢

登太白楼

骚人谪去千年古,江上长传太白楼。

造物生才多不偶,登高有客又悲秋。

云边雁影当窗出,天际涛声抱郡流。

惟爱郎官深夜月,清晖依旧似前游。

(0)

家兄远宦粤东今秋六十初度敬寄·其一

老至难为别,何当路八千。

临歧犹昨日,望远倏经年。

宦况清如水,朋游散若烟。

羊城与雁塞,魂梦两相牵。

(0)

苦雨

一声声断续,谁与对床听。

屋角鸠媒雨,阶头草孕萤。

苔痕封竹磴,水气上罗屏。

一夜凄无寐,何人叩我扃。

(0)

镡津晚眺怀旧

万里风涛暮,镡江一杙舟。

云行吴沼雨,客梦沁园秋。

江月吟诗夜,山城谪吏楼。

岩花春自好,对酌忆诗流。

(0)

呈凌次仲学博·其二

清言差许故人过,落落平生柰懒何。

我愧刘棻今老大,君如邹浩本嵯峨。

愁来风木支离甚,病后文章感慨多。

容得颓唐参末座,未妨常日过阳坡。

(0)

昌平州作

流贼披猖日,何人启北门。

当时亦乌合,此地忽蜂屯。

陵树枯樵采,城砖蚀炮痕。

客来空吊古,寒日欲黄昏。

(0)
诗词分类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诗人
李绂 黄绍箕 陈叔达 关盼盼 赵顼 李忱 刘义隆 鲍寿孙 窦叔向 刘伶 陈玉璂 宝鋆 孟简 林之奇 陈文烛 崔护 颜师古 周子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