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晶日色弄晴云,消得阶头雪几分。
一树梅花东阁晚,诗怀偏属鲍参军。
晶晶日色弄晴云,消得阶头雪几分。
一树梅花东阁晚,诗怀偏属鲍参军。
这首诗描绘了雪夜中诗人与友人鲍惟寅之间的简短交流,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句“晶晶日色弄晴云”,以“晶晶”形容日光的明亮,通过“弄”字赋予日光以动态感,仿佛日光在与晴空中的云彩嬉戏,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宁静的画面。这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愉悦和平静。
次句“消得阶头雪几分”,将视线转向地面,描述雪在阳光下逐渐融化的情景。“消得”二字,既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也蕴含着对雪景逐渐消失的惋惜之情。这一句通过雪的消融,暗喻了时光的短暂和美好事物的易逝。
第三句“一树梅花东阁晚”,将视角转向室内,点明了地点为东阁。梅花作为高洁之花,常被用来象征高雅的品格和不屈的精神。此处的“晚”字,既指时间的推移,也暗示了诗人独坐东阁,等待友人的到来,内心充满期待和宁静。
最后一句“诗怀偏属鲍参军”,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思绪和情感。这里的“诗怀”指的是诗人的创作灵感和情感状态,“偏属”则强调了诗人对友人鲍惟寅的特别情感,以及两人之间深厚友谊的体现。通过这一句,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敬意和期待与之共赏诗文的心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创作的渴望,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作品。
夫子和雪诗,放意如注瓦。
手搏华严界,笑中已见借。
高词师枣柏,宁暇数班马。
如登妙高峰,如游广莫野。
怪公个中人,亦入此保社。
朝来谁扣门,寂音老尊者。
扶筇坐山堂,诗眼不知夜。
不入人间世,谁将作图画。
但欠维摩女,玉骨无一把。
纷纷散奇英,梨花风雨打。
湖山晚多态,应接殆未暇。
此诗聊戏公,诗成还自写。
烟霏含空青,向晚望逾好。
欲行落瀑边,俊鹘屡侧脑。
偶携白发禅,步尽青松道。
孤鸿聊送目,瘦策自扶老。
甚欲东涧阴,缚屋安井灶。
我亦个中人,归计嗟不早。
永愧岩上僧,松鬣和云扫。
芙蓉阿隆耽两耳,急性天然缓如苇。
怀亲径归不肯留,少留龙山今月矣。
新交未数故人稀,睡足明窗临棐几。
管城落帽为微笑,便觉金光走龙尾。
试校鹅经拂硬黄,传此宝书千馀纸。
纸光叶叶揭筠膜,字工戢戢行冻蚁。
胜公昔读龙宫文,百本妙谈此其髓。
流落人间今几年,此去西天十万里。
我寄闲房古寺中,阆风著毡自当止。
自非道人三昧力,此书何以能至此。
炷香一读万缘空,海印发光初按指。
愿君垢尽鸡出燖,亦于此法信根起。
生生要续无尽灯,照了无明痴种子。
雪里梅开何草草,欲问清香无处讨。
回看水际竹丛边,寂寞闲愁洗妆早。
东坡戏作有声画,竹外一枝斜更好。
但恐金须容易堕,额黄虽妙难长保。
笑笑先生独爱竹,雪壁风梢麝煤扫。
应为冰姿不可传,醉里相忘亦颠倒。
惭愧高人笔下春,解使孤芳长不老。
从来病眼错黄昏,隔雾相看更相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