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里梅开何草草,欲问清香无处讨。
回看水际竹丛边,寂寞闲愁洗妆早。
东坡戏作有声画,竹外一枝斜更好。
但恐金须容易堕,额黄虽妙难长保。
笑笑先生独爱竹,雪壁风梢麝煤扫。
应为冰姿不可传,醉里相忘亦颠倒。
惭愧高人笔下春,解使孤芳长不老。
从来病眼错黄昏,隔雾相看更相恼。
雪里梅开何草草,欲问清香无处讨。
回看水际竹丛边,寂寞闲愁洗妆早。
东坡戏作有声画,竹外一枝斜更好。
但恐金须容易堕,额黄虽妙难长保。
笑笑先生独爱竹,雪壁风梢麝煤扫。
应为冰姿不可传,醉里相忘亦颠倒。
惭愧高人笔下春,解使孤芳长不老。
从来病眼错黄昏,隔雾相看更相恼。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日里梅花在雪中的绽放,以及竹林的静谧与寂寞。诗人通过“雪里梅开何草草”表达了对梅花在严寒中独自开放的赞叹,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哀愁。接着,“欲问清香无处讨”则进一步渲染了梅花香气的难以捕捉,仿佛是大自然中最纯粹、最难以言喻的美好。
“回看水际竹丛边,寂寞闲愁洗妆早”两句,将视线转向了竹林,竹子的清冷与梅花的热烈形成了鲜明对比,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东坡的“东坡戏作有声画,竹外一枝斜更好”则借用了苏轼的诗句,赞美了墨梅画作的独特魅力,尤其是那斜出的一枝,更加生动传神。
“但恐金须容易堕,额黄虽妙难长保”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接下来,“笑笑先生独爱竹,雪壁风梢麝煤扫”描绘了一位诗人独自欣赏竹林的情景,通过“雪壁风梢麝煤扫”这一细节,展现了竹林在雪后的美丽景象和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
“应为冰姿不可传,醉里相忘亦颠倒”则表达了诗人对梅花冰清玉洁之美的向往与追求,即使在醉酒的状态下,也无法完全忘却这份美。最后,“惭愧高人笔下春,解使孤芳长不老”是对画家技艺的高度赞扬,认为他能够将梅花的美永存于画中,使其不随时间而消逝。而“从来病眼错黄昏,隔雾相看更相恼”则是诗人自谦之语,表达了自己因视力不佳而错失美景的遗憾,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竹林等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
土釜要端正,定里问黄公。
流戊就己,须待山下出泉蒙。
采药堤防不及,行火休教太过,贵在得其中。
执中常不易,天理感而通。
那些儿,玄妙处,实难穷。
自从会得,庵中无日不春风。
便把西方少女,嫁与南陵赤子,相见永和同。
十月圣胎备,脱蜕烁虚空。
一粒金丹,这出处、孰知年劫。
若不识根源,怎生调燮。
况是自家元有底,何须着相胡施设。
我分明、举似学仙人,天机泄。
软如绵,硬似铁。
利如金,圆似月。
又不方不圆,无亏无缺。
放则迸开天地穷,收来隐在虚无穴。
问不收不放作么生,应难说。
不识不知,无声无臭,名曰希微。
只道个便是,全真妙本,人能透得,即刻知几。
闻法闻经,说禅说道,执象泥文都属非。
君还悟,这平常日用,总是玄机。
仍凭决烈行持。
把四象五行收拾归。
会两仪妙合,三元辐辏,一灵不昧,万化皈依。
精气凝神,缘情返性,迸出蟾光遍界辉。
形神妙,向太虚之外,独露巍巍。
日用工夫,只一味、存虚抱素。
会殊途同归,一致百虑。
紫极宫中元气息,调我鼎内三花聚。
问安炉、立鼎事如何,乾金铸。
缚金乌,获玉兔。
捉将来,封土釜。
这火候抽添,更须防护。
至宝圆成明出入,法身形兆无来去。
便潜身、直谒太清宫,神常住。
教有三门,致极处、元来只一。
这一字法门,深不可测。
老子谷神恒不死,仲尼心易初无画。
问瞿昙教外**心,密密密。
学神仙,须定息。
学圣人,忘智识。
论做佛机缄,只凭慧力。
道释儒流都勘破,圆明觉照工夫毕。
看顶门、进破见真如,光赫赫。
玄关欲透,做工夫、妙在一阳来复。
天癸才生忙下手,采处切须虔笃。
绝虑忘机,清心释累,认取虚无谷。
铅银砂汞,一时辰内攒簇。
霎时天地相交,甲庚无间,龙虎齐降伏。
取坎填离,乾体就、阳火阴符行足。
至宝精坚,真蟾形兆,宜把灵泉沃。
德圆功备,大师名注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