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长安四时辞四首·其三》
《长安四时辞四首·其三》全文
明 / 胡应麟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庚]韵

寂寂霜天下,寒砧捣月明。

长安十万户,一夜尽秋声。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霜天之下,寒风中捣衣声与月光交织的凄清景象,巧妙地营造出一种深秋的氛围。诗人以“寂寂”开篇,渲染出一片静谧而又略带孤寂的环境,霜降的夜晚,寒气逼人,捣衣声在这样的背景下显得格外清晰,仿佛是夜的低语,回荡在空旷的天地间。

接着,“寒砧捣月明”一句,将视觉与听觉巧妙结合,月光下捣衣的场景更加鲜明,画面感十足。捣衣的动作与月光的映照,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感,同时也暗示着游子思乡的情绪。

“长安十万户,一夜尽秋声”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长安作为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拥有繁华与热闹的一面,但在这首诗中,通过“一夜尽秋声”的描绘,展现了其另一面——秋夜的寂静与萧瑟。十万户人家,每户都有各自的故事,但在这个特定的时刻,共同体验着秋的肃杀与寂寥。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深秋时节长安城的独特风貌,既有自然景观的描绘,也蕴含了深刻的情感与哲思,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感慨。

作者介绍
胡应麟

胡应麟
朝代:明   字:元瑞   号:少室山人

(1551—1602)明金华府兰溪人,字元瑞,号少室山人,更号石羊生。万历间举人,久不第。筑室山中,购书四万余卷,记诵淹博,多所撰著。曾携诗谒王世贞,为世贞激赏。有《少室山房类稿》、《少室山房笔丛》、《诗薮》。
猜你喜欢

和刘彦高倪氏园亭即事七首·其三

池无鹅鸭恼菱荷,岛屿春来竹树多。

只许幽禽啼户外,醉眠长日到无何。

(0)

送丘文湜之西凉

清华老山人,三子读书者。

操笔起云烟,何曾识戎马。

父昔守韶州,被谪西凉戍。

十年事弓刀,风沙走边路。

去年寄书归,身老无膂力。

尔即代父行,甘心入军籍。

朔风天正寒,一去万里馀。

读书知有父,何必守故庐。

未得父书时,大兄备点兵。

父老不得力,母别赴南京。

尔去无六亲,父子两相倚。

大兄妻为炊,母仅托少弟。

父子共四人,三人在行伍。

天上一团月,照见三处苦。

尔孝感天地,岂久行伍间。

飞腾入霄汉,何能不东还。

(0)

病中兴感因成七诗寄蒲庵老禅·其一

青天湛秋水,明月扬素波。

浮云自何来,漫漫掩星河。

中宵月离毕,晨朝俾滂沱。

蝶蝀乃止之,时雨良不多。

天道本无意,咄咄其如何。

(0)

题问月轩

华轩结构与云连,正在书台紫翠边。

金叵罗中邀皓月,玉栏干外问青天。

广寒宫殿名虚得,大地山河影浪传。

药捣玄霜分若个,树誇丹桂种何年。

蟾光此夜因谁缺,兔魄今宵却又圆。

惆怅姮娥亦无语,倒骑白凤舞翩跹。

(0)

秋暮游橙尖下村居八韵简王彦璧

秋尽山行日未昏,萦纡林壑隐乾坤。

径深黄叶疑无路,岸转清溪别有村。

盘谷纵幽何足羡,辋川虽好未须论。

过桥苔藓生岩罅,坐石萝藤挂树根。

老妪蒸藜邀上客,阿翁剥枣引诸生。

新茅盖处鸡啼屋,短杖敲时犬吠门。

避地正须营草阁,逢人何用问桃源。

不通姓字相宾主,愿子情亲作弟昆。

(0)

莫怪寒云蔽日昏,雪花如浪洒乾坤。

今年恨不高三尺,去岁何曾落一番。

入地遗蝗虽已尽,绕枝饥雀奈相喧。

由来造化无兼美,且对春风浊酒尊。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林大钦 黄公辅 黄廷用 戴梓 华镇 杨荣 费墨娟 仇远 李云龙 释慧空 陆文圭 杨巍 叶茵 陈匪石 牟巘 华岳 何绛 王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