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林青木老参天,横贯东南一道泉。
六月杖藜寻石路,午阴多处弄潺湲。
定林青木老参天,横贯东南一道泉。
六月杖藜寻石路,午阴多处弄潺湲。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己深厚的文化修养和艺术造诣。
"定林青木老参天"一句,以“定林”作为地点的指代,开启了全诗的意境。这里的“青木”形象鲜明,不仅传达了树木的颜色,更暗示了一种坚韧不拔的生长状态,而“老参天”则让人联想到古老的松树直入云霄,给人以磅礴与顽强之感。
"横贯东南一道泉"接着这幅画面,是水的引入。水在这里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更象征着生命力和活力。“横贯”二字,显示了泉水流动的姿态,一路向东南方延伸开去。
接下来的"六月杖藜寻石路"一句,则转入了时间与人物行动的描绘。六月炎热,而诗人却手持拐杖,在繁茂的草木间(“藜”指野生植物)中探索,寻找那条由石头铺就的小径。这不仅反映了诗人的好奇心与探险精神,也表现出他对于自然界深入了解的渴望。
最后,“午阴多处弄潺湲”一句,是对时间和声音的艺术描绘。在正午时分,太阳直射大地,但在这山间却是阴凉多洒。诗人捕捉到了这一刻,自然界中那些细微的水声——“潺湲”,形象地表达了水流过石缝或撞击岩石时所发出的声音,这些声音在午后的静谧氛围中显得尤为动听。
整首诗通过对山林、泉水、时间和声音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与自然亲近、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折射出诗人对于生命力与自然美景深刻感悟的哲思。
有客栖霞外,无名涴党中。
南州一高士,东汉独清风。
旧国已禾女,荒阡犹石翁。
更烦吹笛魄,端为洗榛丛。
我住南溪溪北涯,闭门草长不曾开。
风窗只怪灯花喜,雪径传呼县尹来。
道是朝廷举廉吏,如何江海尚遗才。
西枢东观俱知己,拜了除书却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