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轴载厚地,沈沈惟九幽。
日月所不烛,鬼神或拘囚。
负臣与支祁,亦为舜禹忧。
腼彼世上儿,对面行奸偷。
国章幸可脱,天刑此焉投。
巨轴载厚地,沈沈惟九幽。
日月所不烛,鬼神或拘囚。
负臣与支祁,亦为舜禹忧。
腼彼世上儿,对面行奸偷。
国章幸可脱,天刑此焉投。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元吉的《远游十首(其八)》,它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神秘而阴暗的画面。诗中提到的“巨轴载厚地,沈沈惟九幽”象征着大地深邃无尽,连日月都无法照亮的幽冥之地,暗示了未知和神秘的力量。接下来的“日月所不烛,鬼神或拘囚”进一步强化了这种阴暗氛围,暗示这里有超越常规的存在可能被束缚。
诗人将负臣与支祁这两个神话中的角色引入,他们都是传说中的洪水怪兽,这里用来隐喻那些给社会带来困扰的邪恶力量,连古代的贤君舜禹都为之担忧。诗人批评“腼彼世上儿,对面行奸偷”,指出世间的某些人表面道貌岸然,实则背地里行不义之事。
最后两句“国章幸可脱,天刑此焉投”表达了对那些能侥幸逃脱人间法律制裁者的谴责,认为他们的罪行最终会受到上天的惩罚。整首诗寓言深刻,揭示了对道德沦丧和正义缺失的忧虑,体现了韩元吉诗歌的道德教化倾向。
冷云收,小园一段瑶芳。
乍春来、未回穷腊,几枝开犯严霜。
傍黄昏、暗香浮动,照清浅、疏影低昂。
却月幽姿,含章媚态,姮娥姑射下仙乡。
倚阑看、殷勤持酒,索笑也何妨。
堪怜处,东君不管,独自凄凉。
算何人、为伊销断,古今才子篇章。
有西湖、赋诗处士,□东阁、年少台郎。
驿使来时,吴王醉处,几番牵动广平肠。
剩宴赏、微酸如豆,又是隔年长。
高楼外,莫教羌管,吹堕寒香。
锦绣文章,圭璋闻望,碧落侍郎。
昨履声渐近,星辰避次,竹符重剖,湖海生光。
委羽天空,石桥水冷,每为众生时雨滂。
君知否,是民心襦裤,吏胆冰霜。少须召入鹓行。
也不念无人荷紫囊。
有本朝曾旦,移春手段,旧家羲献,补月心肠。
此去三山,却登八座,已准金瓯姓氏香。
还朝处,双凫作对,五马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