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捲长河雨声歇,掠面惊沙草如雪。
乱山青尽天茫茫,万里孤云没飞鹘。
啼乌城上行人稀,白杨萧萧冢累累。
目断清明原上路,日暮纸钱撩乱飞。
风捲长河雨声歇,掠面惊沙草如雪。
乱山青尽天茫茫,万里孤云没飞鹘。
啼乌城上行人稀,白杨萧萧冢累累。
目断清明原上路,日暮纸钱撩乱飞。
这首元代诗人周权的《原上》描绘了一幅风雨过后荒凉的画面。首句“风捲长河雨声歇”展现了风雨交加的场景,随着风势减弱,雨声渐止,暗示着环境的转变。"掠面惊沙草如雪"运用比喻,形容风吹过时扬起的沙尘,使得原本翠绿的草地仿佛被白雪覆盖,显得凄冷而寂静。
接下来,“乱山青尽天茫茫”描绘了远处山峦在风雨后颜色变得模糊,天空广阔无垠,与孤独的飞鹘一同构成辽远的景象。“啼乌城上行人稀”则引入了哀怨的乌鸦叫声和稀疏的人影,渲染出一种孤寂和哀伤的气氛。
“白杨萧萧冢累累”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荒凉,白杨树在风中发出萧瑟的声音,而坟墓连绵,暗示着死亡和哀悼。最后两句“目断清明原上路,日暮纸钱撩乱飞”,以清明时节人们祭扫先人的场景收尾,纸钱在黄昏中随风飘散,增添了哀思和无尽的思念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风雨后的原野景色,以及其中蕴含的孤寂、哀愁和对故去亲人的怀念,具有浓厚的悲凉氛围和深沉的情感表达。